|
|
《五月的夜晚》教学反思 四月初,我上了教研课《五月的夜晚》。它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以级进和四度跳进相间,起伏委婉,颇具特色。其中第一和第二乐句、第三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歌中保持音的运用,给人以缠连绵延的感觉,使人仿佛看到了五月的夜晚白雾缭绕,轻纱弥漫的景象。 这首歌曲在节奏、音准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要放在如何表达和处理歌曲上。针对这一点,我在上课开始部分,让学生进行了发声练习。从唱音阶开始,启发学生用圆润、整齐的声音,并且要求唱出渐强、渐弱的感觉。这样设计,为新歌教学所需要的声音做了调整和铺垫;进入歌曲教学部分,我不急于出示线谱,而是先让学生聆听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对歌词熟悉后唱会歌曲。这样很直接地抛出歌词,打破了以往先学谱再唱词的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演唱的欲望,好似学流行歌曲一样,远离了看谱、唱谱的复杂和繁琐。其实不然,要唱好歌曲,首先得明白曲作者的意思,他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需要什么样的声音,作者在歌谱中都有明确的标志。教师用一句话就导入到歌谱上来了。“大家已经会唱了,但是离唱好还有点距离,让我们一起看看歌谱,看看作者要求我们怎样演唱。”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歌谱上来。进而分析歌谱,了解保持音、跳音的唱法,结合歌谱处理歌曲的演唱,消除了学生以往学谱的畏难情绪,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到演唱过程中来,学会看音乐记号唱歌,学生有了一定的收获。 以上是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对于民歌的挖掘方面,还不够深刻,这首匈牙利民歌旋律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当地民歌的风情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次,在引导学生声音的控制上还有点僵硬,缺少语言的指导。如让学生唱好保持音,教师可以这样说,“五月的夜晚,那时一种怎样景致,白雾缭绕,迷迷蒙蒙,吹不散,拨不开,我们声音能有这种感觉吗?连绵的、缠缠的,我们来试试看。”这样教师适当运用语言的描述,让学生仿佛看到夜晚的白雾缭绕的景象,相信学生在演唱时会更富有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