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本质探究中绽放精彩
现在的数学课堂是怎么了?当看到老师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的从教室走出,当听课中看到学生们的一脸冷漠与神游时,我们有太多的无奈无处说: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我们研究教材,我们对教学流程反复进行推敲,我们从研究教材到研究学生,确实花了不少心血啊,我们期待着在学生们按照我们精心勾画的路线走下去,但是,数学课堂还是没有活力! 为什么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为什么我们的路线学生就是不愿意走呢?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能单把问题全怪在学生头上,我们自身是否还能进行改进呢?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不断进行着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视乎悟道了课堂教学的真谛……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之后新的几何内容,单纯来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研究,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也很好接受,但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学生是否也能顺利接受呢?参照原来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讨的程序,我在网上也查找了很多的课件,归纳出来大致都是四步走:一是复习性质,对判定作铺垫;二是提问:性质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让学生写并尝试进行证明;三是对证明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到本节课的判定方法;四是围绕判定方法进行训练,并反思总结。 这样的设计流程中规中矩,应该说还是很流畅,也适合符合教材的设计要求,也能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为本的思想,但是,学生喜欢这样中规中矩的流程吗?学生的兴奋点到底在哪里?在上课前,我还是觉得似乎少了一点什么?是什么呢?是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是我们在发现问题中的那种纠结!而我们常规的教学只是停留在对定理的探究上,我们却忽视了学生对判定本质的探究。也就是说: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倒底是什么?是因为有性质吗?还是因为图形的本质特征呢?为此,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是创设情景:小明在学校进行试验室,不小心将实验用的玻璃打碎了,只剩下两条边和一个角,小明怎么做才能将玻璃复原呢? 二是围绕情景,请学生们进行讨论,画图操作,研究实验方案。 三是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四是围绕学生的实验方案,探究为什么能够做成平行四边形,进行几何证明。 五是在证明的基础上,进行语音的提炼,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六是围绕判定方法,进行几何问题的解决。 一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研究,在学生的筹划中尘埃落定,课堂上,学生们或是冥思苦想,或是兴奋不已,一改往日的沉闷。我也在学生们浓浓的研究氛围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而整堂课,就围绕创设的情景展开,没有用华丽的幻灯片来渲染,也没有愤愤的讲原理,讲依据,都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上台来讲,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我都有点留恋那个课堂了…… 为什么课堂能够精彩?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在磨课中思考的点滴,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新的思考:那就是我们应该探究问题的本质,放下教材、放下传统思想、放下网络课件对我们思想的束缚,站在学生的角度,带上自己的思想进课堂,让学生真正去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们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到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