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墙》教后反思 《数墙》一课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由数层层累加而成的数墙来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本课成功之处: 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 如何在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此课引导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等心理特征,本课我利用故事导入——三只小猪搭墙围菜园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安排,既做到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又能激发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同时用此情景贯穿整个课堂,使整节课更具有整体性、完整性。 二、融洽的课堂氛围 作为一名执教者我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在层层深入的每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彼此交流,及时做好总结便于学生更深一层次的学习。如在探索数墙中隐藏的秘密时,当我抛出问题后,少部分学生已举起手,但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告诉他们可以把他们的发现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使他们思维得到碰撞,从而能把规律说得更完整。但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毕竟有限,要他们完整概括规律肯定存在困难,因此我除了慢慢引导之外,还降低难度,只需学生理解规律而不必一定要用规范、完整的语言表达。由学生自己发现、总结了数墙中的规律,这样做能顺利解决教学重点,还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更活跃。又如在“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议一议环节有的学生从下往上算,有的学生从上往下算,还有的学生两者结合起来算。目的都是让学生明确3块砖中,只要知道其中两块砖上的数,就能算出第3块砖上的数,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学习自主性更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层层递进的练习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坡度练习设计。由填一个空格,然后逐步增加空格,由一种算法到多种算法。我要求学生能够在做练习的同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意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灵活解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保证正确率的同时,还需加快速度,意在巩固学生之所得。 四、动手实践的过程 新课标除了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需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最后我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数字卡片,让他们自己造数墙,充分展示其创造想象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让学生进行比一比,哪个组搭的数墙最高,最漂亮来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真正掌握数墙这一知识。 不足之处: (1)在探索每堵数墙的规律和计算方法中,由于自己担心时间不够,在学生们能点题时就匆匆小结收场,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较小的范围内,而没有充分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课堂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2)由于35分钟时间有限,所以 “造数墙”游戏在本课中体现不够彻底,所以我认为利用课外活动课或兴趣小组活动,再作适当延伸,达到更佳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