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可忽视的课堂细节 ——《比较》教学反思 《比较》是西师版一上12、13页的教学内容。教材想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让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认识符号“〈、〉、=”;让生会完整的表达事物的多少及大小关系。因此,想通过以下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这样的目标。 一、假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国王爷爷今天带我们去漂亮的公园玩。(出示主题图)也想考考大家,如果都答对了就给你们介绍“3个符号朋友”。 1、 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生说出一种事物,师就贴出相应的图片在黑板上-----相同的事物贴在一起) 2、 仔细数数,第一种事物都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为什么?(生说数,师贴出相应个数的图片,并写出对应的数字) 3、 这些事物中哪种比较多,哪种比较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索新知 (一)比较同样多 现在国王爷爷想知道:蜜蜂与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 ——学生通过观察老师黑板上贴出的图片,一眼就能观察出它们是一样多。 反思:当学生都得出这样一个答案时,我认为它们只是知道看出了结果,但不明白比较的方法。所以就“高谈阔论”地给学生讲解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当然,个别乖孩子也听懂了这节课,但作为老师我总感觉这节课还差点什么?方法是我一个人讲的,强加给学生的,他们真的理解了吗?他们会认为这种方法很有用吗?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会主动地想起并采用这种方法吗?……这一连串的问号停留在脑海中。一直思考;我怎么做就可以让生对这种方法记忆深刻?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想起这样的方法? 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将每种事物的图片先混乱的摆放在黑板上,三种事物交替放在一起,摆成了一个圆形?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知道哪个事物比较多,哪种事物比较少呢? 此时让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迫使学生思考寻求方法。如果这时生想到了‘排排对’师就给予鼓励,没有想到,师就提示学生。然后很形象地给学生介绍。先让这些事物“排排对,再让它们手牵手”-----这时师边说边做给学生看。能很清楚地让别人知道谁多谁少------只有通过“排排对、手牵手”的方法。将小学一年级学生难以理解地“一一对应方法”形象地介绍给学生,并让生体会感悟到“一一对应”方法优点。 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起到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假期中刚刚拜读了《名师的课堂细节》没想到在自己的课堂中也有这样起重要作用的细节。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细细品尝每一个教学细节,让它为教学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