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功的喜悦: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鲜活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我用谜语的形式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和学生们紧紧围绕谜底“手”进行初步体验,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左右,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我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设计了找身体中有“左右”之分的朋友、介绍左右两边的同学、上下楼梯找淘气家等6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情境呈现上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面向全体、重视发展。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利用教室里的场景,组织学生观察、交流,正确描述他人或物与自己的左右位置关系,建立空间位置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举的是哪只手?学生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此时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去争论,想办法验证。学生在争辩中发现了问题,情不自禁地喊出:“老师你和我们面朝的方向不同”。真正领悟到位置的相对性,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发挥了教师引导学习的作用,也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置入具体活动情境教学的新理念。 失误的遗憾: 片断一: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能用拿笔端碗来区分左手和右手,在教学中我利用这个已有经验,运用左右手来判断左边和右边,从而让孩子们从确定左手右手,过渡到确定左脚右脚、左耳右耳等,直至确定左边右边。 反思:在这里我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认识确定了左右手就能分清左边和右边,但整个过程过于烦琐。 改进措施:在学生举起右手,就引导:“这边就是哪边?”,伸出左手时,就问:“那这边就是哪边呢?”直接进入主题。 片断二:在第二个环节“积极参与,理解左右”里“活动三:问一问”部分,我只让学生说出了7号是淘气家,但没有挖掘教材的资源。 改进措施:在学生说出7号是淘气家后,问一问:如果笑笑家住在楼上的右边,那应该是几号呢?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以致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