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蜀僧》这篇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显,很富有哲理,非常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哲理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由于文言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多,老师依据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人物言行,从而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为了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中,老师指导学生诵读主要设计了如下环节: 首先,教师范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读顺。要求把握诵读的速度、停顿,方式灵活多样,采取齐读、带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同时注重了对长句、难句的反复朗读训练习,例如: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最后,指导学生读熟。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比如:文中两次出现“子何恃而往!”两个“子何恃而往”的标点是不一样的,在此,老师强调读的语气、表情应该是不同的,让学生体会到“询问”与“看不起”的区别,准确把握了两个“子何恃而往”不同,读出了二僧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了不同句式的语气。 一节课,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训练,达到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和谐,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备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而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开放的大语文观的理念,语文的外延无限,而语文的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最高的效率,不至于带着学生满世界乱跑,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只是以为在为教一节课做准备。首先要确立一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什么目标。其次,要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例如:听说读写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在语言环境中整体领悟,尊重独特的情感体验……等等,语文学习不是封闭式的学习,它应该包括学习语文的一个人的整个的生活空间,甚至精神世界。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始终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制定的,如果教学中不关注学生的反应,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一纸空谈。在上课时,应该听清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并作出相应反应或评价,尽量不要错过每一个能力、方法、情感教育的良机。《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备课时,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确定,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价的适时、适度,都要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3、教案的写法要简约有效。“教学因预设而成功 教学因生成而精彩”,这正是教案设计应该起到的作用。有了精心的备课,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有了精心的备课,“教学”就有了“精彩”的表演。同时,精炼的板书也能让学生对课文结构与重点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认真预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确实可行的教案,并注重课堂生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