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琴俱亡》编排在苏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几篇文章特点不同。《背影》重在理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朴实而深厚的父子情感;《甜甜的泥土》告诉我们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般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而《人琴俱亡》则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同时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结合单元教学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一、能用现代汉语通顺的翻译全文,明确笃、索、卒等文言实词和俱、了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 二 、通过上下两小节的对比阅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深情。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其中重点难点是二。教学目标之间是层层递进的,解决读音是为了能正确朗读,解决字词的意思,是为了能流畅的翻译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又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很短,只有84个子,翻译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上课下来自己感觉不是太好。第一个目标完成的比较好,学生素质也比较高。具体操作第二个目标的时候可能自己的设计,上课的把握上都拿捏的不是太好。反思如下: 1、这是一篇让学生体味兄弟深情的文言文,现在的学生从血缘关系来讲大多数已经没有这种兄弟姊妹的关系了,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更深的理解这种感情,可能还是要以读来贯穿,在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这种情感。 2、最后的拓展板块让学生写一段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有深厚情谊的让人感动的事,学生有点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学生出来读很多也没有照着自己写的读。我想可能进行到这一环节,前面的铺垫不是太厚实,所以到这儿没有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本节课虽教的是文言文,但是语文味不浓,文化味不浓,文史味不浓。本文写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魏晋风度本来在历史、文学长河中就是一朵奇葩。王子猷悼念弟弟的独特方式,他性格中洒脱和随性,都是我们现在的人在不知人论世的情况下无法理解的。所以这篇文章可以作为让学生了解那个时期文人特有的性格特征及时代背景的一个典型的故事,让学生对我们的经典著作,乃至对我们祖国的语言产生自豪的情感。而我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 反思还有很多,这次教学开放日,从自己备课到上课,磨课到评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还欠缺很多。虽然这次教学开放日结束了,但我知道我的探索和努力将不断的继续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