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心中颇有点忐忑,对于选择这篇文章上公开课,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感到很没有把握,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次尝试,让我班一些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有自己独特看法的学生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和我一起感受那份喜悦。自《杨修之死》那篇文章上完以来,这个单元的一篇又一篇篇文章都让我从学生身上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丰富的知识、自信的感觉、端正的态度、流畅的表述,一直觉得本班缺少创新意识和清晰的思维的认知被一次次打破。那堂课上,强政的质疑、杨民的勇敢、朱有华的辩驳以及更多的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让我突然觉得原来初三的学生也有激情洋溢的一天,不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各执一词的争论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地方,以往的那些迷茫突然如拨云见日,乍见晴天。心中颇是欣喜。于是趁热打铁,选择了《范进中举》这可笑又可悲的一场闹剧来作为公开课。 在上课前,我参考了不少资料,没办法,《杨修之死》学生不错的课外知识让我更明白地了解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在上课时,谨慎小心地依照教学“计划”来完成,总算基本完成了任务,在规定时间内结束了教学,回顾一下,自己觉得还有以下不足: 1、在结合“范进发疯”那一段来分析范进形象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抓住朗读这个方法,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范进的心理,自己的话多了一些,某些时候取代了学生的思考,就像课后学生提出的“没有给我们更多自己独立展示的机会”一样,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按步就搬,如果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想象,交流,我想对于范进这个人物以及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会领会得更透彻一点。 2、在课后也没有相应的当堂训练,不是很符合“导学训练开放式课堂”模式。 3、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课堂氛围较平常来说,略显沉闷。 不足还有不少,细节问题仍需多加探讨,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有效性,很多方面还需要我多向前辈学习。 对于学生方面,从上课的效果来说,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颇精彩(相较于上学期而言),尤其是余思遥同学,本堂课的表现可圈可点,发言之流畅完整主题之明确,让我很是吃惊,以至于差点闹了个笑话,因为惊讶,加上她的发言内容比较多,我光顾着想怎么今天她能说这么长,还这么顺(平时也不错,只是表述时很少这么一气呵成的)以至于忘了她的观点,幸好她最后总结了“悲剧”这个意见,可是就是如此不错的表现,却因为我完全被“震”了一把,忘了主要内容(光感叹了),没有很好地点评,错失了一次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的良机。余鹏的基础比较弱,可是在这节课上却勇敢地举了好几次手,并且发言很有见地,钱礼文同学一如既往的精彩,张勇杰……这些都让我感触良多,其实,更多的精彩还是在学生的身上,他们才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后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