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教后反思 本课的课题是《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写的是正是这位小姑娘的事。在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采用比较法组织学生进行深读。 一、对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和售货员张丽前后行为的比较。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在三件事中是怎样的?而张丽又是怎样的?哪件事最使你感动?让学生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事进行学习,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二、售货员张丽前后思想的比较。 1、张丽原先对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是怎么看的?后来又是怎么看的?找一找张丽对输羊角辫的小姑娘的称呼有哪些变化?(羊角辫、小家伙、小朋友、小妹妹) 2、联系上下文内容思考:张丽为什么会对小姑娘前后使用不同的称呼?张丽对小姑娘的认识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张丽对小姑娘的认识不是一开始就知“庐山真面目”,而是通过和小姑娘的三次接触后才了解的,张丽对小姑娘使用不同的称呼,表现了张丽对小姑娘看法上的改变。 “羊角辫”;一开始张丽以为小姑娘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就非常瞧不起她,因此称她为“羊角辫”,有讽刺、挖苦的意思。 “小家伙”:两天后的早晨,小姑娘主动退还张丽多找的五角钱,因此张丽觉得小姑娘还挺老实,对她产生了好感,所以称她为“小家伙”。 “小朋友”:因为小姑娘主动帮助张丽推三轮车,张丽心里非常感激,所以称她为“小朋友”。 “小妹妹”:小姑娘做了好事不留名,张丽心里更加喜欢她了,所以称她为“小妹妹”。) 三、羊角辫的小姑娘前后行为的变化。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在两次遭到小姑娘的冷遇和听了她刻薄的话语后有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呢?这说明了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品评等,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品尝,读懂了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