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听了六年级王老师执教的《螳螂捕蝉》一课,她那种“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教学风格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她的课堂亲切简约,可是又能做到以简驭繁,让我耳目一新,颇有启迪。 王老师的《螳螂捕蝉》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淳厚的语文气息,而又自自然然地融合在几个便教利学的听说读写板块之中。这节课王老师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大胆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点一一落实解决。 1、找出直接讲述这个故事寓意的段落,弄清楚涉及到这个故事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示故事画面进行想象,根据老师所给的四组词语((1)蝉 悠闲 自由自在(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4)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复述课文。 2、完整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讨论:少年是怎样用这个故事达到劝阻吴王的目的的?这是个怎样的少年?由此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劝。 3、跳出课本,走进历史。吴王为何要不顾后果执意攻打楚国?这“不堪设想”的后果是什么?王老师给学生讲了当时的吴国面临的国际形式,吴国的实力,以及吴国与其他各国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不战”才是百姓之福,国家之福。把课文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使课文内涵更加厚重。最后让学生为吴王草拟诏书,表演第二天上朝吴王会怎样向大臣们宣布他的决定。 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新颖独特,对教材的重组使教学流程简明流畅,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表演等整合成几个活泼的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整体的发展。 一点不足:关于朗读。感觉上课时朗读的量是足的,读的面也够广,但对个读的点评和指导略显不足。学生朗读后,老师的点评应该更有针对性,这样读得也就会更加到位了。 充满思考的课堂就是不断惊喜的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就是不断成长的课堂,应该说,王老师朴实无华的课堂是简单的,却也是智慧的,给处在新旧交替中的我们最真实的启迪。化繁就简,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这就是我从这堂课中学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