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段时间,教研活动较多,同事之间听课机会多。发现“读写结合”深入人心,深入课堂,这种现象好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不适合寻找读写结合点,或者读写结合的时机不恰当,就差强人意了。 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教材为蓝本,教会学生读书的课例,承载的主要任务是读书,怎么读懂文章是我们的目的。 我在上《沙漠玫瑰》一文时,在第2、3自然段的教学片断处,设计了以写促读。本篇文章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沙漠玫瑰的顽强沙漠力和学会全面看待问题,而读懂且体会沙漠玫瑰的顽强的沙漠力是学会全面看待问题的基础,要让学生体会沙漠玫瑰的顽强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2、3 自然段的教学就围绕了深入体会沙漠玫瑰的顽强作为重点,也是难点,如果这个重点和难点解决了,后面的全面看待问题这个难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读:齐读2、3自然段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读:自由读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沙漠玫瑰复活的过程。交流。(教材要求,课后习题) 三读:把自己当做沙漠玫瑰,以第一人称读2、3自然段。培养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切身感受沙漠玫瑰。谈感受。 四读:把2、3自然段分成5部分,老师负责第一天,一大组负责第二天,二大组负责第三天,三大组负责从“每一天….舒展开来。”四大组负责第八天。干什么呢?我们把自己当做沙漠玫瑰来写具体。我们师生共同完成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 出示老师写的第一天沙漠玫瑰的毫无动静。(原文是“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 我静静地期待着雨水的降临。第一天,似乎,有了水的气息,我伸伸身子,啊,真的,我感受到的真的是柔柔的水,水正软软地包围着我的全身,我尽力吮吸着难得的水分,幸福的暖流弥漫了我的全身。 学生理解我的意图之后开始改写和扩写。我巡视发现,学生都有话可说,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就补充:可以把某个词语写具体就行。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很多孩子停不下笔就提醒到:写到哪里就停在哪里。 每个大组推荐一名孩子代表自己的组起来展示。我读我写的,其余的组相继读自己的改写。 …… 课后,重庆师院的语文教学法老师跟我有一段对话。她说:“你们很重视读写结合。三年级也是这样。”我犹疑着:“嗯!我们重视读写结合。”顿了顿,,“但是,我今天写不是目的,不是为了指导写作,而是为了通过写,促使孩子深入文章,进一步去体验、感受、理解。”…… 课后自己反思,觉得自己范写的内容没有彰显沙漠玫瑰的顽强,突出难点不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