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出示了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应的多媒体图片,大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们虽然理清了课文介绍的几方面,却并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挖出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就是说,这节课我的教学活动是失败的。 课堂四十分钟到底要留给孩子们什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体现新课改的课?虽然,现代课就要体现现代性,课堂要能看到多媒体课件五彩斑斓的画面;虽然学生们在热热闹闹地观看,眼睛应接不暇,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语文课不止是现代技术展示的舞台,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个片断接一个片断的欣赏,老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应该是清楚的,学生应该更多的领略语言的魅力。我这节课形式上热热闹闹,但并没有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运用课件应该是为了协助教学,不应是课本内容的翻版,应在解决重点难点总是时适时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预设追求的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我在课前投入了很多“精力”制作课件,但预设并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没体现出本课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课文描写精妙,但并没引导学生深入去体会、品味,学生只沉浸在对多媒体课件的欣赏中,语言思维放慢了脚步。 这种预设会很难使教学达到所料想的水到渠成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教学时应尽量紧扣文本、以不同形式读为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对课文和片段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去实践先前的预设,同时要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点,是不是到了合适的时候,能不能引发学生情绪的火花。课堂气氛既要活跃,又要有扎实的功底训练。课堂有很大的变数,有众多的难以预料的因素,面对实际情况就必须借助教学机智对“预设”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现了问题,但我并没有及时补救,这是教学机智的欠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特级教师王崧舟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富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老师的特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老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资源支撑起语文老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养支撑起语文老师的神性。”这样对“思考”和“智慧”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课堂要不精彩也很难。 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兴趣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课内到课外,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做到教学相长。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课堂才会有生命。形式是为了内容服务,不要只为了搞形式,脱离了文本内容、学生实际,表面热热闹闹又有何益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