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敞亮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窗口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为一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作,其中,“我”与父亲的对话语言精炼、优美。随着文本,我们来到了一个雾蒙蒙的树林。很安静,有“我”,有“父亲”。 “我”看不见一只鸟飞也听不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有不少鸟。父亲刚说鸟要唱歌了,果真就听到了鸟的歌唱。父亲还说鸟有鸟味,还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候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在“我”的眼里,父亲不只是“我”的父亲,还是鸟的“父亲”。课文开篇,即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直奔主题,随后围绕主题,以“我”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而课文中“我”与父亲的谈话,实际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在与树林和鸟谈话,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片真情告白。 阅读这样的文本,犹如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每一个字符中流淌的是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相融的片片情愫。结合课文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的设计理念为:以读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人物感情;教学时,直奔主题,围绕课文题目,抓住重点文段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直奔主题,走进文本。 在学生充分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课教学,开课即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直接走进文本。——“会读书的孩子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随后,学生通过抓中心句找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并通过朗读体会“一生最喜欢”。到底这树林和歌唱的鸟凭借什么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学生带着疑问走进了本篇课文的学习。为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下面的阅读教学中,给了学生足够的“沉默”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边读边勾画的方法,来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再和同桌读一读,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去研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