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词语,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文本,让学生在自己读懂文本的过程中,去理解文本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读懂文本的前提是要巧解文本中的重点词语. 一,直观的画图法 直观性的资料始终都能吸引人的眼球.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教学第1课《长城和运河》时,文中有两个关键词语"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是展示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雄姿的关键词眼,理解了它们,就自然体会到了长城的"奇异景象".可是如果照本宣读,肯定不能让学生对长城留有什么深刻印象.于是我采用了直观的画图法,将整块黑板都板演成了长城图,顿时学生哗然一片,惊叹不已.在一片赞叹声中已然理解了什么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二,形象的体态语 优美生动的语言能够引领学生进入异想不到的境界,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神游.同样丰富形象的体态语有时也会有异想不到的妙用.在教学第1课《长城和运河》时,通过直观的画图法,学生理解了"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又用形象的手势表演"连绵起伏",用丰富的身体语言,头尾相连,表演"曲折蜿蜒",整个教室真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气势蔚为壮观.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感觉自己就是长城上的一块石头,那股自豪劲儿写满在整张笑脸. 三,文本——词语——文本 这种方法像一件百搭的衣服,既常用又方便.例如第3课《庐山的云雾》第2,3自然段,都是以"总——分"结构组段的.其中中心句中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当然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于是在学生熟读分句的基础上,找到了"山头的 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山峰的云雾",又画出了"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和"巨大的天幕",至此什么是"千姿百态"就不再是问题了.同样学生在学会第2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学第3自然段,一下子就抓住了"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一座冰山",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省略号自由畅想,这就是"万变".而文本中的"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不就是对"瞬息"的很好解释吗 如此一来,庐山云雾的特点就水到渠成地深深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四,生活——词语——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语文资源.同时丰富的生活经验也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教学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时,文本中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正是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写照.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桑兰的努力付出,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同时对比文中的"刷牙","穿衣","吃饭"这些简单的动作,桑兰却要付出如此之多,就更显桑兰的坚强乐观了. 总之,通过巧解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文本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既避免了面面俱到,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