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后反思 朱子曾有云:“熟读而深思,大抵观书,必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有得矣……”,熟读方能深思,熟读才能有得。可见,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基于这点,读一直是贯穿本课教学的主旋律。 1、字词教学:读中正音 对于字词教学,应该“因字制宜”。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故在生字教学时可以有所侧重,为课堂教学增效。对于“粽子、政治、崇敬”这些带有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字要在反馈预习情况,交流朗读时,随文重点正音。除此以外,文章当中的“箬叶”、“糯米”在发音中容易出现“n、l、r”混淆的情况,就给在此方面发音有薄弱的同学增加开口练读的机会。 对于词意的理解,也因根据词语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结合朗读,我通过实物让学生来数数粽子的顶角、棱等,来帮助学生理解“顶角、棱、平面”等词的意思;通过老师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箬叶”;通过让学生找近义词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惹人喜爱”;通过不同颜色的字体,让学生直观感受“鲜红、墨绿色、深红油量”等表示颜色的词。 2、阅读教学:读中品文 文中对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的,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是本文学习重点。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 比如在学习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时,我采用了如下环节: 1)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找出这段话中描写粽子颜色的词语,加上小圆点。 2) 读后学生交流圈划“翠绿、雪白、鲜红、墨绿色、洁白、深红油亮”等词。 3) 请学生一起来读一读,并能读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4) 师:瞧,看似普通不过的红枣粽的颜色是那样丰富而富有层次,红、绿、白三色相间,很是好看。你能正确运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投影出示这一节内容,但省去刚才圈划的词,请生用表示颜色的词完成填空) 5) 师:看来每一个括号里都可以填两个词语,此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6) 师点拨:哦,原来,糯米、箬叶、枣子煮熟后的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呢!粽子生的时候……(投影出示具体内容) 7) 教师引读,请生格外关注括号内表示颜色的词。 8) 师问:这是一句比喻句,它把枣子比作什么? 9) 师:瞧,这就是玛瑙玉石,这是玛瑙做成的手链。介绍玛瑙。(投影出示) 10) 听了关于玛瑙的介绍,你知道了作者为什么把枣子比作玛瑙吗?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呢? 11) 是呀,粽子的颜色是那样好看,(板书:好看)让我们再次朗读这段话,读出你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以上环节不难看出,为了让学生感受粽子的颜色之美,为了让学生体会粽子煮熟后颜色的变化,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朗读,在一次又一次不同要求的朗读中,学生对文本有了层层深入的理解。 初读文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接着读文本,学会运用;再读文本,体会颜色之变化;最后读文本,体会比喻的妙处。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充满了朗读兴趣,教学目标也就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达成。 3、句式教学:读中训练 本课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关联词“既…又”、“不但…而且”,并试着学会运用。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将文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呢?显然,充分地熟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再设计引读,在引读的过程中,通过引语来揭示两者间的联系,会对学生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此后的填空练习既是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了一个铺垫,又让学生在填写中对“既…又”这一句式得以巩固。 下面摘录教学“既…又”时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断一) 1) 师:让我们先来学习描写形状的句子,一起读读这段话。 2) “特别”是什么意思?(板书“特别”) 3)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是因为…。 4) 师: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关联词,“即…又” 5) 引读:当介绍的对象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特点时,我们就可以用上“既……又……”的句式。我们也可以说……(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圆的,又不是方的。)(板书:既不方,又不圆) 6) 我们发现这句话中前后内容可以互换呢,(投影出示前后内容互换句)男女生分别读。 (片断二) 1) 我们还找到了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投影出示)。 2) 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美极了) 3) 最美之处就在于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却不让人感到腻烦,这就是…… (甜而不腻) 4) 出示: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 5)看,这句话中的“即、又“是一组(关联词),对呀,刚才教过了。看到这组关联词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互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6)出示互换前后内容的关联句,男同学读前半句,女同学读后半句。 7) 师:你也能用“既…又”说一句话吗?出示填空练习。 两个教学片段互为延续,达成了对“既…又”这组关联词的认识、理解、巩固、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朗读是最主要的学习抓手。因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空洞的解释什么是无意义的,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需要在直观感受中加以理解,并在渐碰渐熟中加以运用。上面的片段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教学理念完成了预订教学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