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反思 再好的书不经过细细的品味是无法让孩子们感受到它动人的光辉的。该如何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会读书,学会思考,让阅读成为行走的方式呢?在导读课上我尝试着: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做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全方位提高文化素养。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课外阅读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 二、激发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为此在课堂上,以“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想中点燃起阅读的激情。“一只蜘蛛到底能不能拯救威尔伯的命运?” 将猜读引到了课堂高潮,于是老师把手中的书送给班级,这样就好像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三、渗透方法指导 在上《夏洛的网》导读课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最后我决定以自己亲历读书的方法为主,结合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现实特点,开展读法渗透。课堂上,从介绍封面的书评,到作者,再到译者,直至插图,从主要内容到人物表,再到目录,在交流中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无形中学会阅读的方法。 四、选择重点导读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重要的是点燃阅读的热情,为此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初读显得十分重要。在导读课上,我让孩子们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读,并针对自己看的内容什么,初步交流深刻印象的情节或语段。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