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色卫兵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考层次。 在执教《绿色的卫兵》这篇课文时,我创设问题情境,选择好一个个问题的训练点,设下一系列的问题梯度,让学生在问中感知与理解课文。 “绿色的卫兵是指谁?”“对这些绿色的卫兵,你知道了些什么呢?”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默读全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说的整体感知即是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感知课文全貌,了解课文大概,从而获得全景式的印象。这一问,在引导学生整体入手的同时,更好地引发了他们对下文进一步探究的需要。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再出示问题:“对这些绿色的卫兵,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激起千层浪:“绿色的卫兵站在原野上干什么?”“他们有什么功勋?”“为什么叫他们是绿色的卫兵?”……学生们在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牵引下,很快找到课文的第二、第三节进行重点阅读,经过多种朗读训练,找到问题的答案,即“绿色的卫兵在原野上挡狂风,挡黄沙,遮烟雾,隔噪音,保护我们的城市,给我们的城市带来整洁和安宁。”同时此处采用的问题训练让更多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读--问--再读”这一学习方法。 在学生深深体会到“一排排树林能挡狂风,挡黄沙,遮烟雾,隔噪音”这一解题后,紧接着出示问题三:“绿色的卫兵是怎样挡狂风,挡黄沙,遮烟雾,隔噪音的?”每一小组在小组长的“读--问--再读”方式训练下,最终都得到了“绿色的卫兵挽起手臂,像一道长城似的抵挡狂风和黄沙。”“绿色的卫兵摇动满身的叶片,像一道屏障似的遮挡烟雾与噪声。”这一系列答案。在以上这一问环节中,小组合作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提高与发展等以充分的展现。 在加强了课文部分问读训练之后,紧接着出示问题四:“有了绿色的卫兵,我们的城市 ?”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在他们反复感受了课文语言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原来树林在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这一内涵。至此,本课教学目标也基本得到了落实。 一堂课上下来,虽说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但总觉得平平淡淡,缺少亮点,特别是对“绿色的卫兵是怎样挡狂风,挡黄沙,遮烟雾,隔噪音的?”这一问题的探讨,过多地停留于书面,对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于是,在教研员的指导下,通过教研组的讨论,作了一些修改: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树木,体会一排排树林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