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寄冰》一课 细读王老师《寄冰》的说课稿,详尽细致。她从教材分析说起,以单元目标为依据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从随文识字,分散识字密度;朗读为本,体验情感表达;边读边思,巧妙激发思维;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四方面分析教学策略。无不体现她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教材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教法和过程的精心设计。 本节课上,王老师根据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指导学生通过课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了一个气候常识;并通过 “说”的练习,使学生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教学初,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性地知道非洲与南极截然不同的气候。“冰天雪地的南极、炎热的非洲”图,配以解意的板书,用“谁给哪里的谁寄冰?”的句式练习说话。在课件创设的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想读、敢说、乐说、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飞心灵,充分想象,迅速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想象能力。这样的开头加深学生印象,也为理解全文意思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积累“寒冷、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等词语,充实学生的词汇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字字计较,看到的是有侧重地教学生字,有的重音,有的重形,有的重义,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将拼音、阅读、识字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例如:生字“块、袋”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块”的教学,还通过数量词的理解,补充出示词组,巩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体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生字教学的特点。 王老师还能把字词教学与朗读指导紧密结合,例如:“扫兴”,一词借用文中语言过渡“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生气”与“糊涂”的理解通过朗读“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的语句加以理解,学生正确理解了人物情感,朗读也比较自然,达到朗读理解并举的作用。 几点建议: 1、关于说课:对学生的预设和分析不够,显然是说课中比较明显的缺漏。 2、关于识字教学:既然已经是一下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字词自学能力,如何提供学生适度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还没有更进一步的体现。 3、关于说话练习:最后的说话练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没有太大的必要,还不如把这是间省下来以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关于互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提法表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是焕发师生生命激情、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过程。本课课堂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来读好句子等,师生互动充分良好,但似乎忽略了生生间的评议。 当然这样的瑕疵不影响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依然生动、直观。它体现了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人文意识、道德情操、审美情感、发展能力为本的先进理念和扎实教风,作为年轻老师已显现一定的教学功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