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嘴杨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民俗的文章,情节性强,具有浓厚的戏剧化特点,且语言富有地域特色,要如何把握重心,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俗世奇人的“奇”,并且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很难拿捏。刘胜老师在课堂中很巧妙地进行融合、过渡、拓展,使整节课整体性很强,又具有张力。佩服刘胜老师对于文本细读的全面与到位,且能立足于文本进行拓展,使文本内容得到发展,让人在欣喜之余又有所获。下面仅就自己对刘老师这一堂课的理解做粗浅点评: 一、文本细读精彩、教学构思巧妙。 刘胜老师采用解题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在了解题目所包含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课文中主人公的大致形象,不仅导入迅速,还让学生对好嘴杨巴多了分好奇心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且学生对于“好嘴”二字的理解与后面对于探究“好”字的部分相衔接,让学生在探究中一一印证自己之前的猜想,既加深了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此外,刘胜老师在整体感知部分,以第一人称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在复述时注意尽量保留角色的原汁原味,这个环节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复述中迅速进入环境,这样更能让学生在后一阶段对于“好”字的探究时把握到位些。 如何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俗世奇人扬巴的“奇”字,刘老师根据主要问题“文中的这个好嘴,作者对于他的所说的话多不多?那怎么说他是好嘴呢?这嘴究竟好在哪里?接下来啊,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下这个‘好’字。”在文中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并被归属于奇人之类呢?这个设计制造了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因此这部分内容,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再归纳总结奇字的妙——1.从说话的难度看;2.从这句话本身看;3.从说话的效果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品读句子中真切的感受到这扬巴的俗人魅力便显得比较自然而贴切了。 二、课堂驾驭自然、灵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刘老师着重处理好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刘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品读句子中感受扬巴的“奇”,刘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 自然,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缺憾的艺术,这堂课也不例外。我认为: 首先,刘老师在要求学生创造性的以第一人称复述课文时,由于预设学情的实际情况的偏差,学生做的不够到位,有些遗憾。 其次,对学生的赞赏,回答后的评价多一点、丰富一些或许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都说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否在拓展延伸时,将眼光从文本拉回到我们身边,讲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该怎样学学扬巴的好嘴效果才更令人满意。 总之,这是一堂真实状态的高效的语文课。刘老师在文本解读以及课堂驾驭的自然、镇定等等方面,都值得我去好好学习,真心感谢刘老师的精彩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