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课型:唱歌 欣赏课 辽阔的草原 一、学唱《牧歌》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三、欣赏蒙古歌曲《辽阔的草原》 学习本节课的要求 通过演唱,欣赏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了解本单元所选的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感受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会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歌曲简介 《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起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此曲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牧歌》
风吹草低现牛羊 无伴奏合唱《牧歌》
“无伴奏合唱”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唱诗班所在的参拜席,至文艺复兴后期这种合唱形式才开始用于牧歌等世俗音乐中。这种纯声乐演唱形式能充分发挥各声部、音区、音色的表现力,又能保持音质的协调和统一。 此曲在表现形式上与单一声部的民歌不同,它通过人声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声音造型上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此曲揭示了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辽阔的草原》
这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气息悠长,旋律起伏较大,句尾带有模仿马蹄鸣声或马头琴声的装饰音。歌词采用比兴手法,即兴有感而发,歌词朴实自然。 本节的重点 熟唱《牧歌》的旋律,注意节奏节拍。 通过欣赏和了解歌曲与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作业
背唱《牧歌》。 预习下一课。 谢谢专家老师的指导!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