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要“自信,不要自卑”。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同时也是“自暴自弃”这个成语的出处。 此话意思是说,那些诋毁仁义的“自暴”者,是不可以与他们讲出有价值的话语的;那些放弃道义的“自弃”者是不能和他们做出有价值的事业的。显然,可以看出,孟子对于和那些“自暴自弃”者交往或共事,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的。 除此之外,宋代一些学者对“自暴自弃”做了更加明晰的解释和发挥,如程颐说:“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意思是说,那些“自暴”的人,常常拒绝接受真理和道义;而“自弃”者则总是放弃努力,明知可为而不肯为。朱熹非常赞同程颐的解释,并专门写过《不自弃文》,以勉励后生。看来,古人对生活中那些“自暴自弃”的人是持哀其无志,怒其不争的批评态度的。 “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心灵的毒蛇,它吸取着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这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精辟的言论。这一真理,已在唐伯虎身上得到了验证。 其实,早年的唐伯虎也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热衷功名,他熟读四书五经,才华横溢,少年时初露头角,高中第一名案首,被誉为“童髫中科第一”。继而赴南京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这是他获得功名的最高峰。但后来因会试被诬陷为科场舞弊而遭囚禁。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唐伯虎心灰意冷。31岁的唐伯虎开始游山玩水排遣苦闷,在外游荡了一年多,银子花光了,虽无颜见江东父老 ,但是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归故里。回家后,妻子已弃他而去,唐伯虎又气又累,大病一场,性情大变,破罐破摔,纵酒浇愁,放浪形骸,一副“看透事态炎凉”的态势。 就这样,才子唐伯虎30而立之年却“倒立”,而和唐伯虎有显明对比的越王勾践,则是名垂千古。 公元前494年,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因做奴隶自卑而放弃复仇之心,他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怕自已会贪图眼前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已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最后,勾践找到时机,灭了吴国。 两个故事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其中不乏失败的事。面对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有些人则不同,面对失败,会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重头再来,对自己充满自信。 谁能用勇气来迎接厄运,用笑脸来应付不幸,谁就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 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 ,不妨听一下那首贝多芬遭受贫困、耳聋时创造的震振人心的命运交响曲。当它回荡在心中时,你难道不会有所感想吗?当你希望全无的时候,不妨看一下《史记》,那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司马迁的坚强意志,难道不会对你有所启发吗? 朋友们,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让自卑这阴影笼罩你,抬起头,挺起胸,冲出阴影,前面便是阳光灿烂,海阔天空。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