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化的身体练习 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关于活动主题 本次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评选活动的主题是“活化的身体练习,适宜的运动负荷”。 主题的研究经历了“关注教材目标达成,关注重点难点把握,关注方法手段新颖,关注运动负荷适宜”四个阶段,在逐步深入的研究过程中,注重基本内容Ⅰ教学的全覆盖,聚焦内容主题教育价值与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主要身体练习和过程评价的关联性,分析为期一年的课堂停顿次数、身体练习用时与质量的跟踪数据,以有效健体和动感培育为主线,探寻动感课堂的“务实”与“精彩”,旨在更好地落实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质。 (一)“活化的身体练习”,是体育与健身课堂效能最大化的必须途径,活化有意、尊重课标、指向多元需智慧而行;主要指通过有意的教学设计,安排适切的课堂活动,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结合当下学科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仍需提高的特点,强调从教师讲解示范的适时和准确、练习时间的保证与负荷适宜、场地布置的合理与新颖做起,关注创意各异的身体练习与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致性,活动设计有助于身体灵巧性、协调性的自然发挥,充分考虑关键练习前后的关联性、持续性和互换性。 “活化的身体练习”,不仅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而且是学生自主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过程,更是“健身育人”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践行的过程。 (二)“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体育与健身课堂实现科学健身的客观需求,也是取得锻炼成效的起点;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身体练习运动负荷(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合理性、适宜性和科学性。 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普遍不佳的现状,设计与内容主题相谐的教学活动,呈现身体练习“量与强度”的操作要求,让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发展体能、磨砺意志。 “适宜的运动负荷”,不仅体现了学科教学由面上的规范向点上的有效、由经验向实证的转型,蕴含了“强度适中,运动密度要大于30%”的基础要求,更凸显了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身体发展目标。 “活化的身体练习”是途径,“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量标。 本次评选活动的主题,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模拟教学和答辩。 二、关于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评选活动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以基本内容Ⅰ中实践部分内容为学练主要载体)分为A类和B类,具体内容见下表: 类 别 内 容 主 题 课 次 小学A类 跑、跳、投、滚翻 第2课次 小学B类 支撑与悬垂、攀登与爬越、小球类、民体 第2课次 中学A类 跑、跳、投 第2、3课次或2-3课次 中学B类 垫上、杠上、篮球、武术 第2、3课次或2-3课次 众所周知,由于体育运动项目众多,因此学科的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为充分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导向,本次评选活动结合主题将教学内容和课次安排进行限定,目的是突出学生体育学习的必须经历和核心能力(自主健身能力),同时也检测体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三、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立学习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实施、评价与修订方案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充分考虑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例如,设计单元或课时学习目标时,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学习经历和经验、存在的主要学习问题及发展的可能性,确立针对性的课堂学习目标。尤其在身体发展方面,要注重以内容主题的学练为线索,提高基本运动能力,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能,强化良好的身体姿态和行为,促进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获得体育与健身的直接经验。 本次评选活动“教学设计”占10分,主要包括教师简介、单元流程(单元设计、单元进程、单元评价)、课时计划(课的设计、课时计划、场地布置图、教学进程图示)等。 四、关于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是基于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也是本次评选活动的重点(占70分)。根据本次评选活动“活化的身体练习,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主题,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突出身体发展 体育与健身学科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突出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身体发展与三维目标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身体发展”的认知基础,“过程与方法”是“身体发展”的行为架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身体发展”的品质导向);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运动负荷(练习次数和练习强度)的适宜性等,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挥作用。 (二) 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体育健身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合作、动中思变、探索前行、遵规守纪、尊重生命、关爱同伴,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竞争进取的精神。尤其要注意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汲取和生命安全的关怀,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景,设置一定的体验过程(知识点、方法和情感),增强学习内容的教育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真正发挥教学内容的活化作用,彰显内容主题的教育价值。 (三) 善用教学机智 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是一个身体练习多、动态活动多、集体形式多、人际交往机会多的教学实施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教学机智,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尤其要关心体育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动”得充分、“动”得有益,以体现对学练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求知欲的激发与保持,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与良好生活方式的整合,以及对特殊学生的关爱,使课堂教学充满动感的活力和精彩。 四、关于模拟教学和答辩 (一)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如,课堂教学内容为A类,模拟教学内容则为B类)是本次评选活动的新增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当天抽签决定,重点考察执教教师驾驭不同教学内容的能力,进一步诠释“活化的身体练习”——体育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和课程执行力。 具体操作为:执教教师准备30分钟后,根据抽签内容完成教材分析解读(重难点和育人价值)3分钟,完整动作示范、组织教法手段(包括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易犯错误纠正等)10分钟的模拟教学。 (二)答辩 一般安排在模拟教学之后,约5至10分钟。围绕本次评选活动的主题,针对课堂教学或模拟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考察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模拟教学和答辩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后,约15分钟至20分钟,占20分。 五、关于评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本次教学评选活动的操作流程: 1、 教学设计文本资料; 2、 课堂教学(小学35分钟,中学40分钟); 3、 课后抽签并准备30分钟后进行教材分析(3分钟)、模拟教学(10分钟); 4、 答辩(5分钟到10分钟)。 本次教学评选活动的注意事项: 1、教学设计等文本资料应于上课当日复印5份交评委; 2、课堂教学要做好晴雨两套方案准备,风雨无阻。如遇天雨(或场地潮湿),场地由各区(县)自行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