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佛的沉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背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多媒体教学早已“登堂入室”,它以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于一身的绝对优势占据了课堂教学手段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 一直以来,如何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是现代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大佛的沉思》的教学为例,进行了一次初探。 教材分析: 《大佛的沉思》是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单元宗旨是“科学艺术”,旨在让学生具有追求真理、欣赏艺术的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但要让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感受艺术魅力,成为热爱艺术、懂得艺术之美的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海通大师为民造福的宏大志向和牺牲自我的创业精神,并警惕这种精神留给当今人的思考。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趋于成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习惯了小组讨论、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语言的品味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 2、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海通法师为民造福的宏大志向和牺牲自我的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二)难点:引导学生给海通法师以评价并能学习其宏大精神。 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全文的主旨,同时结合实际查找资料,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提出疑难问题,在课堂小组讨论时尽力去解决。并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从视觉感官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学生准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海通法师普度众生、牺牲自我的宏大志向,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敬佩精神。查找有关乐山大佛的信息。 教学媒体:视频、音频、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看一个纪录片的片段。 多媒体:播放纪录片《再说长江》之《大佛东渐》片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乐山大佛,研究一下这大佛到底沉思什么呢? 多媒体:打开一组乐山大佛周围环境的图片,包括诱人的嘉州夜色、黛色如带的峨眉、飘着木牌的大渡河、三江汇合口、凌云山、大佛鸟瞰图及局部图片 师:1、第1——2段描写了什么?夜色中的“乐山大佛的四周环境有何特点”?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归纳。 重点品味:养神安息的峨眉,缓缓飘着木排的大渡河,月光挥洒下的三江汇合口,像垂钓老翁般的凌云山,景色中流淌出静谧安详的氛围…… 2、乐山大佛景致如何?作用如何?(播放背景音乐《大悲咒》) 学生整体感知,协作学习,初识大佛的雄伟、神威。将静态的大佛与活跃的思维结合起来。 设计意图:以纪录片的形式再现长江、岷江、青衣江三江汇合处,“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画面,带学生到漫长的历史深处,把过去、现在、将来,人和佛的故事被浓缩在瞬间。(以视频带学生入境)再辅之以以乐山大佛的图片资料以及备课用书中有关乐山大佛的补充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味大佛——解读文本,深层挖掘 (一)悠悠海师洞 师:在上面两段中,我们已整体了解大佛周围环境,可谓远观,现在我们近游海师洞。请同学们浏览3——4段。 师:3——4段主要讲什么内容?作者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来介绍海师洞?环境氛围如何? 写海师洞所见所闻;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简单介绍位置(“大佛之后”)—介绍洞外环境(“绿树掩映,苎萝纷披”)—洞内景象、气氛(潮湿,长着苍苔,肃穆)—重点介绍海通法师形象。 多媒体:顺序出示一组关于海师洞的幻灯片,包括地理位置、洞外环境、洞内景象、海通法师盘膝而坐的形象、朝拜人虔诚的态度,镜头重点在突出钵内眼珠。 师:钵内的眼珠的描写以及作者心中的疑惑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后文写海通法师的事迹引发了悬念。 (二)曲折乐山佛 多媒体:播放三江汇合处波浪滔天的视频 师:快速浏览5——6段,归纳海通法师造佛的原因。 以镇风涛,普度众生 师:第六段中写其他佛门弟子的目的何在?作者对海通法师这一善行作何评价? 在与佛门弟子的对比中,高度评价了海通法师“是天下第一等心诚的佛徒”,高度赞扬他“是天下第一等到有魄力、有智慧、有远见的高僧。” 师:海通法师的造佛之路一帆风顺吗?曲折 以命抗挣 师:分小组朗读第7——10段,概述海通法师造佛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多媒体:顺序以文字形式出现造佛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出示海通法师钵内眼珠以及恶吏威逼的丑恶嘴脸图片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写雕凿乐山大佛的原因、经过,第一层从对大佛雕像的描写,引起对海师洞的追忆;再通过洞内高僧闭目托钵,钵内盛有眼珠,由眼珠追述海通法师感人事迹。以多媒体形式顺序出示一组关于海师洞的图片,与文章写作顺序相吻合,有利于解读文本,镜头重点突出钵内眼珠和文章文章极力渲染“眼珠”的神奇力量相一致,这双眼睛是海通法师为民劈山治理洪水这一伟业的见证,是他实践佛教“普渡众生”的实证。多媒体的图片和文字正是对这一壮举的最好注脚。第二层播放三江汇合处波浪滔天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三江汇合处环境的恶劣,也从侧面表现海通造佛的不易。最后顺序以文字形式出现造佛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出示海通法师钵内眼珠以及恶吏威逼的丑恶嘴脸图片不仅有利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三、思考大佛——推人及己,引发思考 多媒体:幻灯片定格在海通法师的雕像上,播放背景音乐《大悲咒》 师:1、如何理解“剜去了一双眼睛,照亮了一个世界;倒下了一位血肉之躯,矗起一座信念的丰碑”? 2、“海通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 3、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我们这些共产主义信仰者,遇到那些妖雾迷障拦在事业的路口,有没有‘自抉其目,捧盘致之的勇气”有何感想? 生:学生分组,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情感升华部分,海通光辉永照人间,海通精神世代长存,所以这一部分的多媒体辅助定格在法师的雕像上,背景音乐《大悲咒》象征着他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之意。 四、结束语 三江涛声重柔远近,携手东渐,朝拜大佛;乐山大佛安详静坐,看云海月色,观三江风涛;海通法师闭目托钵,“自目可剜,佛财难得”。这三江、一景、一人都逼真地向我们展示着海通法师崇高生命价值观,教我们深悟面对权势压顶时应有的处世态度,和我们各自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发人深省。 五、作业 课外拓展:阅读魏奕雄《感悟海通精神》、费默《乐山海师洞》 观看电影《神秘的大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