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与山为邻》 我观摩了李老师开设的1节堂公开课,给我留下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学习。《与山为邻》一课,是别具风格的一课,带领我们进入了美丽的山区,感受了山区的独特风情。 导课开门见山,引人入胜。用一首《安第斯山区赞歌》导入新课,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我们今天学习内容跟美丽的安第斯山区有关,在优美的歌声中,人们就情不自禁的会联想到那山区生活场景,如诗、如画,如临其境。那成群的牛羊,一副鲜活的景象就会在人的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了许多资料,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了准备。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许多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或所谓的引导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导演,搭建各种平台,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员参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用“回味安第斯”的形式,由学生扮演印第安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印第安人的衣、食、行等方面的风土人情。这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效果来的好,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充分体现了林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安第斯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通过地图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自然景观和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关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祝愿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山区之美、祖国之美,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角度比较生活化教师不是用书本上的内容或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现场学习,现场表演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这样也很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性很高。 教师把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有关的草原风情知识,然后小组探讨,最后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草原的生活、风俗礼仪。这样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教师在旁边又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摆正了主体与主导的地位。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成功处就在这里了。 通过草原风情的表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蒙古族人与汉族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师 再引导学生比较蒙古族与汉族的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进行比较了,从而也能让学生更明白蒙古族为什么衣、食、住、行其独特的风俗风情了。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本堂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这堂课的一大特色之一。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卡,让学生朗诵,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这样既有利于引入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现在学生的想象力十分有限,而想象力却是创造的渊泉。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能联系旧知识,及时进行巩固和复习。听了这堂课后,我有些感想。我认为本次的公开课避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避免了蜻蜓点水的观望,是一种对教材和课堂结构大胆改革的尝试。没有教师依然口干舌燥满堂灌,学生依然死记硬背团团转,威严的眼睛一瞪依然吓倒学生一大片的课堂尴尬。语言甜、笑容多、师生合作交流也多了。 听了本堂课你可能会发现,其实许多问题根本就不需要教,也不应该教。好多问题(被我们称为重点或难点)我们讲了又讲,但正是因为我们的讲反而使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得扑朔迷离,原本清楚的东西变得模模糊糊!其实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比你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的演示强好几倍。师道的尊严,呆板的模式,严厉的教诲,频繁的考试,使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李白斗酒诗百篇,牛顿树下小憩受感悟。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有思维的灵奇。知识当然需要记忆,可活生生的人更需要发展。我们到底是在教人,还是在教知识?与其不自然地作秀,倒不如把课堂真正搞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