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设计(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其中心内容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大危机而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行的自我调节。具体来看,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于此同时,在经济学理论界发生了凯恩斯革命。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二战后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与前面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对比,下启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因而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已大体了解,但对历史事件人物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不能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或更高的层面对历史事件人物重新认识,做到温故知新很重要。另外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尚欠缺,故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危机发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3、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和文字资料,多角度探究大危机的概况和影响。 2、引导学生逐条分析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社会作用,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比较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和实质;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通过对罗斯福的生平及事迹的了解,感受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2、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六、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读书指导法 七、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图片引入话题:“我所了解的罗斯福”。 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说明:罗斯福在大萧条的193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上台后推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也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开了先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一组反映大危机表现的图片: 图1.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图3.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4.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学生活动】指出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了解大危机的概况。) 引出探究问题: 问题探究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如何爆发的?有何特点和影响?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材料和图表,课件展示: 1、两组文字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背后的危机。 通过数据说明贫富分化严重, 人民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等问题。 设问: 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起那么多的产品,为什么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 引出危机发生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的。 2、一表一图:说明这场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1)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图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2)经济危机对整个欧洲的影响示意图。 【学生活动】看图指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注意说明经济危机横扫世界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表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归纳梳理:(师生共同完成) (一)大危机原因:(可用板书)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二)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三)特点 来势猛、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 (四)影响: (1)经济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局势动荡,引发政治危机 本目小结: 这场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有人在日记中把它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过渡设问: 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面临经济大危机,你会如何解决? 二、罗斯福新政 1、新政背景 【教师活动】 简述前任总统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无力应对危机,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击败胡佛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由此开始罗斯福新政。承接导课内容介绍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1945)。 【学生活动】 阅读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了解新政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罗斯福生平及事迹的了解,感受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体会其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 2、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二: 面对危机,美国罗斯福采取了什么对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意图。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活动】逐条分析新政措施,引导学生把握新政的内容和要解决的矛盾。并指出中心措施是什么?着力消除哪种状态?表格归纳: 问题 应对措施 作用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整顿财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 企业破产 调整工业生产 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农产品价格猛跌 调节农业生产 提高农产品价格 工人失业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提供就业机会 【师生互动】 新政“新”在哪里?针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与胡佛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政内容的理解和升华。) 3、特点及实质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评价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分析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课件展示: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三种主要观点: ①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具有进步作用; ② 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 ③ 对罗斯福新政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 设问: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才是客观、公正的? 【学生活动】从新政的内容、成效入手,评价新政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师】创设情境: 罗斯福,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认为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问题探究三: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思路:从经济实力、民主传统、个人素质,与凯恩斯主义理论相互影响等方面分析。引出凯恩斯主义) 三、凯恩斯主义(简略)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认识凯恩斯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背景 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2、核心内容 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政府成为“看得见的手”。 3、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与罗斯福新政措施基本一致。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其与罗斯福新政措施基本一致体现在哪里?
[课堂讨论、小结]: 1、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居安思危,大危机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 2、面对危机,美国罗斯福采取了什么对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借鉴罗斯福新政? 3、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问题式小结,能力提升,体会史学的借鉴与反思功能。)
[布置作业] 课后自我测评题
[课后延伸] 1、大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为下节课导学引思) 2、活动建议: 举办一次“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主题演讲会。 ( 思路点拨:可选择一个角度来说,比如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推荐书目: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年》刘绪贻等主编 人民出版社
[板书设计]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直接原因 2、表现 3、特点 4、影响: (1)经济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局势动荡,引发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内容 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 3、特点及实质 4、评价 积极作用 局限性 (三)凯恩斯主义
十、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对历史事件人物重新认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很重要。我的设计思路:一是把教材重点难点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达到这一目的。二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入手,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问题,通过图文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从中体会史学的借鉴与反思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