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3单元的第10课。该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过程,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认识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两党制在分权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总结两种政体的特点,认识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具体政治环境来确定。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美国“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政治体制和美国内战的影响,认识统一与稳定对国家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美国文官制度改革,认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社会正常运行所起到的保障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本课将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分析确定为教学重点。 本课出现的历史概念比较多,而概念的掌握历来都是学生历史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可以把联邦制、两党制、总统制、共和政体等概念的教学确定为难点。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制定的原因 (1)州际联盟的弊端显露。在独立战争中,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结成了松散的联盟。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 《独立宣言》,宣布这些殖民地已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随后,它们结成了松散的州际联盟。随着独立战争的结束,州际联盟的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上:它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给英国的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政治上:中央权力极小,完全依靠各州来维持国家秩序,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军事上:邦联没有全国性的军队,也无权向各州征税,从而无法维持一支常备军。州际委员会虽有权管理外交、战争、海军等事务,但职权的行使全凭各州“善意的支持”,不能强制贯彻。 华盛顿曾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1786年爆发的谢斯起义,因邦联政府无力制止,最后还是由私人出资组织民兵才将起义平息的。 (2)面临的如何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城邦国家,如雅典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一旦地域扩大,中央集权的政府往往就会发展成帝制。比如古罗马虽然摆脱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但一开始权利就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制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贵族共和制。随着地域的扩展,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君主专制制度出现了。因此新成立的美国既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13个州紧密统一起来,又要在这样一个大国里确保共和制,这是美国建立之处面临的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第6课、第7课有关内容以加深理解) (3)美国没有封建传统,在政权组织形式上没有烙下君主的烙印;北美人民具有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这是制定1787年宪法有了极大的可能性。(有人说美国没有童年,让学生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2宪法的制定 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