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感受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带有外来音的有哪些?(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还有许多工业革命的产物传入中国,悄然改变着古老中国的社会生活。那么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一:寻找历史、感受变化(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感受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近代中国城市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古人都有什么交通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办报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课文把读报当成新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刊物在宣传新思想、探索新问题、介绍新知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什么要剪辫子?(既有向西方社会风俗靠拢的含义,也有表示与清政府决裂的意义,并成为近代习俗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行动。) 什么是天足运动? 活动二:探究历史、发现变化(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 火车的“老家”在哪里?它们在中国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一方面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并进一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 最先向中国人介绍蒸汽机车的是谁?我国最早的铁路是在什么时候建的什么铁路?中国人第一次听到火车的汽笛时有什么感受? 3. 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机车叫什么?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铁路? 4. 火车有什么优点?想像一下,火车的出现,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三:思考历史、感悟变化 想一想,我国古代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列举古代中国都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发明、技术。 (1、中国科技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如偏重于实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滞后。2、中国历代统治者实行抑商重农的政策。3、国家政策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比如愚民政策与奴化教育。4、自满保守和闭关自守政策。等等)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从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习俗三方面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生活变迁不仅是中国社会时代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交流日益加深的结果。因此,不管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文明的发展需要交流,人类的进步需要交往,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 板书:生活中的变化: 物质生活:轮船 火车 电车, 电报电话 文化生活:电影 报纸 拍照 社会习俗:剪辫子,放足 教学反思:在教学天地,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