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动名称:物体间的间隙 活动目标:每人一份试验材料:纸杯、两个乒乓球、三个玻璃球、一盘小米、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 运用多种感官对试验材料进行感知,并总结其主要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试验用品,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通过看看、摸摸等感官的参与,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又圆,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留下来。 二、 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是有间隙的,并尝试合理有序地安排各种物体的空间。 1、 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两个乒乓球和三个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纸杯里,要求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教师对如何运用操作材料要有明确清晰的要求,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探究活动。教师鼓励幼儿自己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假设、探究,在活动中大胆“放手”操作。 2、 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装的,成功了吗?并说说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在亲子的试装中,探索和讨论如何把它们都装进去的好办法,并进行观察、比较、交流。 3、 再次进行试验,没成功的幼儿可以尝试采用已成功幼儿的办法,成功的幼儿可以探索其他的装瓶的方法。 4、 交流、讨论试验结果。引导幼儿说说这次的操作成功了没有?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成功呢? 小结:原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这样就能节省空间,装好多的东西。 三、 拓展有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 1、 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在装上半杯水吗? 2、 幼儿分享交流试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试验成功了吗?讨论,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着一小杯水? 3、 小结: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四、 活动延伸 把试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课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
反思 在这节活动教学当中,我比较注重对幼儿兴趣的激发,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为幼儿充分准备活动材料,满足幼儿探索实验的欲望。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幼儿的个性,从而开发了幼儿的思维。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不足的地方是在总结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能力参差不同,教师没能根据幼儿不同的水平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设计表格,让幼儿根据实验的结果做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