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零花钱如何花 【案例】零花钱如何花 活动对象:五(2)班学生 活动周期:4--6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个体工商业者家庭收入剧增,金钱代替了对孩子的教育。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是“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孩子的花用”。再加上市场上的商品为了促销,不断迎合孩子的心理,看得孩子眼花缭乱。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手中有了钱,就大把大把地乱花,由此带来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打电子游戏、上网吧、甚至赌博等。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学校、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整天零食不离口、玩具不离手。这样既不符合饮食卫生,严重地危害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助长了小学生追求名牌、追求奢华、追慕虚荣的风气,毒害了小学生的心灵,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品质。另外,小学生盲目模仿成人化人情消费现象正在滋生蔓延:过生日大摆宴席、赠送贺礼;要好的同学互相请客;一些学生把相互帮助变成了金钱交换关系,甚至用钱买作业。这种过多过滥的成人化的人情消费,毒化了同学间纯真的友情。更严重的是,由于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一些高年级小学生吸烟、喝酒、进网吧、打电子、穿奇装异服、戴首饰、抹口红、涂指甲、留长发、染彩发等等,这些有害消费对小学生的身心毒害是十分严重的。出现了“父母省吃俭用一心为孩子,孩子铺张浪费不领父母情”的怪现象。 上述不良消费倾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所以小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零花钱如何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同学们确立了该课题研究。 二、问题的研究: 1、对零花钱来源的调查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调查情况。 2、对学生零花钱数目的调查研究 生汇报对数目的调查情况。(可能是:通过询问、发调查表等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波折,如有的同学不配合调查,随便应付调查,甚至认为他们们这些调查者是无聊、爱管闲事。同学们要经过努力,方能完成了调查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表一: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数目调查表 金额 5角以下 5角—1元 1元—2元 2 元以上 人数 比例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每天的零花钱数目是多少,每天有多少元,那么一个月有多少元的零花钱。学生根据结果发表见解。) 3、对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研究汇报 生汇报。(经过暗中观察,学校周边的食杂店、小吃店、玩具店等是否同学们最经常光顾的地方?每天放学后和上学前,这些店里是否都挤满了同学?甚至连校门口的那些小摊周围,也吸引了不少的同学?从而了解同学们的零花钱的主要用途在哪些方面?经过细致的调查大部分的零花钱都花在了零食、玩具、储蓄、服饰、小饰物、电脑游戏、追星上,只有极少的钱花在购买一些学习用品、课外书上。看来,大部分的同学都不是把钱花在真正该花的地方。) 表二:小学生零花钱主要用途调查表 每月零花钱 元 用途 课外书 零食 上网吧 玩具 其它 金额 比例
4、对家长的调查及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研究 学生汇报(通过调查,为什么我们的家长要给孩子这么多的零花钱呢?为什么我们的家长这么容易受骗呢?难道我们的家长都很有钱?不在乎这些钱?通过采访、发调查表,了解到我们大部分的家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得结论) 表三: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月收入 月入2000元以上 1500~2000元 1000~1500元 1000元以下 要钱理由 给钱原则 给多少零花钱 怎么给、怎么用 5、讨论交流如何合理使用零用钱 计划法:每周给的零花钱要确定一个数目,再制定一周计划。让他自己考虑日常花费的额度,按必需到次要逐个列入计划,在固定的零花钱中开支。 阶段法:给的零花钱可以随孩子年龄的长大而逐步放宽。 审核法:每周给零花钱,同时给一个小记账本,记录零花钱的用途、时间。 按需供给法: 鼓励打工法:使孩子体会劳动得来的收入不易,体谅父母平日的辛劳忙碌,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活动反思: “零用钱的调查”这一活动虽然历时半个学期(近5个星期),但是,作为指导老师的我却偷了个“大懒”,因为一切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在操作: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制定、调查问卷及表格的设计、活动结果的展示等等,都是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的。因为我深知:“如果教师找不到下岗的感觉,那位教师即将面临下岗。”尤其是这类活动课程,更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感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唯有经过他们自身体验感悟到的东西,才会终生难忘,才更具感染力。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他们才会逐渐养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好习惯,我想:这种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所感悟到的节俭意识,远比我在课堂上说上十遍好多了。 “让学生做社会人”,这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方向。众所周知,狼孩之所以成为狼孩,是因为自小生活在与人隔绝的狼群中。唯有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开放性活动课程,要使活动得以开放,我们必须淡化课内与课外,学校内与学校外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下活动,学生才能放开手脚,才能有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 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活动主题,自由选取不同的时间、地点开展活动,如组1的活动时间是晚学后,活动地点是市集镇的小吃摊和玩具店门口;组4的活动地点是家里;组5的活动时间是期天,地点是父母的工作单位。正因为打破了以往“教室、课堂”这一活动场所,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才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同时,在走向社会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应如何与人交往。正如前面几位学生所说的:“在我们的这次调查活动中,我更感受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学生的倡议书及那一块块圈文并茂的展板和发自内心的文章,都很好地说明了他们已意识到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身上的责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