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河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71页到第73页。 教材和学情分析 “地震”一课是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这一教学学单元的第二课。它是在学习了“地表探秘”一课后继续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组统一概念设计的。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学生并不陌生“08年5·12汶川地震”的情景,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媒体已了解得很多,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现象,了解地震的危害,懂得避震的一些常识显得特别重要,“让应急避险知识走进课堂,让知识守护生命”是“四川汶川地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学目标 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并描述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能演示并说明发生地震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2、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的不足;对古代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及地震会引起哪些危害。 教学重点:了解地震的危害 教学难点:避震演习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薄木板、积木、易拉罐及一些小玩具、搜集的关于地震危害及避险的资料。 2、教师准备:自制幻灯片、地震的资料科教片(来自网络)、地震先兆视频课件(来自网络)、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开篇和地震歌谣(08年电视开学第一课)、少儿安全常识防地震动画课件(来自网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活动1 活动目标 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并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及地震引起的灾害。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地球内部岩石由于物质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个圈层? 2、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出示幻灯片“地球内部构造剖面图”(地壳、地幔、地核) 3、谈话,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的作用,地球圈层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就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十九课“地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导入新课自然迁移。地震成因虽不是本课重点,在这里学生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活动1了解地震的危害 1、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地震。让我先来做个模拟实验感受一下震动吧。 2、提出活动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把木板折断,体会手臂有什么感觉,然后与同学交流感受。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组模拟实验。 4、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感受。(交流内容见下表) 折断方法 手臂的感觉 听到声音 原因 5、根据模拟实验现象合理想象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6、各小组根据带来的积木、易拉罐、书等物品设计“模拟地震”实验方案。 7、出示实验要求: (1)按实验方案实验。 (2)各组分析讨论模拟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3)地震造成了哪些损失。 8、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9、汇报实验情况,交流实验感受,重点汇报地震造成的危害。 10、根据模拟实验,各组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地震。 11、教师小结:人们通常对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设计意图】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课,虽然用了很多时间,但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经历控究过程才能掌握探究方法、理解科学探究。 三、进一步了解地震及危害 1、各组同学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汶川地震记录片或有关地震的科教片,进一步了解认识地震及地震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音像材料,增强视听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充分利用和发挥农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把对地震最深的感受及地震的危害进行整理、总结、记录在资料卡上。 4、全班交流汇报。(重点是地震的危害,如: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人身伤亡、山崩地裂、泥石流、水灾、火灾、瘟疫等)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地震的危害已经有了很深的感受。虽然地震仍然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避震知识就可以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避震知识的资料,下节科学课上我们继续学习交流。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上下颠簸、猛烈摇动 危害: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泥石流、水灾、火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科学在线和活动2。 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在线,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3、能说明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4、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做法需要改进。 一、创设情境 提问:谁能说说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谈话:地震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常见的自然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地震,虽然我们还无法抗拒,但人类对防震避震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二、完成科学在线 1、出示幻灯片:张衡和他的地动仪。简要介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预报地震的仪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出示幻灯片:地震仪。 请搜集到这方面资料的同学简要介绍。(现在,科学家用地震仪来测量地震产生的向各个方向莫延的地震波,还可以将地壳的运动绘制在纸上等) 3、人们不仅用仪器来预报地震,还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报地震。下面同学们把自己搜集来的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与同组同学交流分享。 4、各小组在全班汇报。 5、教师出示幻灯片或播放“地震先兆和预报”视频课件。(内容包括如:地声、地光、动物异常、井水翻花、井水变味、井口变形等地震先兆现象) 6、幻灯出示儿歌,组织诵读:“震前动物征兆”。(震前动物有征兆,牛羊马骡乱蹦跳,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跃,蚂蚁搬家蛇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麻雀盘旋不落地,老鼠搬家往外逃,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三、完成活动2避震演习 1、一但地震发生,我们怎么办? 2、讨论、交流。 3、阅读小鼠标找到的资料‘ 4、播放资料片:少儿安全常识防地震。 【设计意图】为避震演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5、避震演习 提出活动要求: (1)严肃认真,不能当游戏;及时纠正自己和同学不正当的动作; (2)明确活动信号,以哨音为准。三声短促哨音为应急避震信号;一声长哨为组织疏散信号; (3)注意安全。冷静、有秩序。 开始活动(教师做好指挥,最好有其他教师在楼层拐角处配合指挥) 集合、清点人数、回教室。 6、交流、演习经验和感受。 7、视频播放08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儿歌“守护生命黄金十大法则前两篇”。(人生命,要守护。十大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应用心有数。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8、小结:应急避险不仅是地震,还包括火灾、洪水、台风等内容,希望同学们多留心,勤练习,“让应急避险走进课堂,让知识守护生命”。 【设计意图】应急避险演练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不仅是一节科学课,也不仅仅是地震,“让应急避险走进课堂,让知识守护生命”是“5·12”地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四、反馈应用 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 地震发生时会引起水灾,但不会引起火灾。( ) 2、 地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一般没有任何征兆。( ) 3、 如果地震发生时,自己在室内,应该保持不动。( ) 4、 如果地震发生了,自己在室外,应该躲在大树底下。( )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预报地震的方法会越来越科学、准确。( ) 五、板书设计 地震 先兆:异常现象、动物反常 演习:应急避震、组织疏散 【评析】 “地震”一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三维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目标中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本课把地震的危害和应急避震作为教学重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思想,这是和旧教材中以地震成因为重点的教学完全不同之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小组合作研讨与交流,充分体现了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掌握探究方法的理念。本课多次运用幻灯、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了视听效果,更富有感染力,充分利用了农远教学设备,让它们在教学第一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