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冷和热》单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冷水和热水》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围绕着冷水和热水,按照观察、体验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2个活动。教材引入部分通过观察、描述,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冷和热。 活动1“手指的感觉”是通过感觉、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冷和热,并认识到冷水和热水是相对的,使学生对冷和热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是通过实验、整理信息,使学生观察到冷和热相互作用及达到平衡的现象,初步懂得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么传递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学习用曲线图整理记录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经过五年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和领悟能力。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统计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而且生活常识也让他们对一些现象有所了解,因此有利于他们用多种的方法去观察,探究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冷水和热水是一种既可以触摸到又可以感觉到的物质,同时,对冷与热的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本课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有感触、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点:体验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信息整理→交流与评价) 教学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及能用统计图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胶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浏览50页图片,比较图中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冷和热。 3、冷与热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认识一下“冷水与热水”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根据自己对冷热不同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创设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对比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为分辨冷水和热水的不同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手指的感觉。 1、出示两杯水:你怎样感知杯中水的冷和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已见) 2、引导学生进行用手指触摸杯中水的实验 (1)师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2)学生按要求进行分组实验,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汇报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估计热水的温度 (5)质疑:为什么每个人对同样的水温感觉会不同呢? (全班交流,并分析原因。) (6)师小结:有时用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 (7)阅读科学在线,说说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 (8)生汇报。 (9)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应用了温度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亲身体会冷和热的不同,感知温度变化的不同感受,通过“估计水的温度”活动,让学生知道用科学的方法测量水的准确温度,认识使用工具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二)引导学生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 A、先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做好记录。 B、将装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C、用保温板盖住杯口,在保温板上打两个小孔。 D、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并固定在保温板上。 (注意温度计要竖直放入,不能碰到容器壁。) E、观测两个容器中的水,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3、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的存在,并对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学习习惯,以及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三)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2、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曲线图。 3、引导学生讨论: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小组讨论后汇报,集体评议。) 4、教师小结: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热就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也就是说热传递是单向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科学课与数学课的整合。 三、巩固运用、拓展视野 1、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靠近炉灶感到热、铁锅炒菜、天暖冰融化……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总结、拓展训练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冷水和热水,通过实验知道了冷水和热水的很多知识。我们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来研究冷水和热水的不同特点。 2、同学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分别在热水和冷水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又说明什么呢?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探究交流,有什么成果拿回来和老师共享。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课内的探究活动,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在课堂外进行科学探究,遇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时也能进行探究。 [整体设计意图] 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创设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对比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然后,通过“手指的感觉”对比实验,和“测量水温的变化”活动,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感官上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的存在,并对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让学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在结课前,为学生提供课下探究线索,使课堂知识得以延伸。 板书设计: 13、冷水和热水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水温会从热水向冷水传递,直到平衡。 [评析] 1、本课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现象入手,再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2、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以小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3、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 4、整体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