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第四十至四十二页。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之后,继续研究物体有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另一角度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课围绕着物体是怎样停下来的这条主线,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引导学生设计让运动的小球、风车和自行车停下来的方法。活动2“感受摩擦力”,通过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及作用。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摩擦的利与弊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能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能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2、 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三)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教学难点: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教学准备:乒乓球、风车、扇子、大头针、小皮球、玻璃球、小木块、毛巾、挡片、澡巾、玻璃、测力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运动吗?(播放课件),生观看。 2、有这样几项运动,到终点后,都停了下来。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停了下来,你们知道吗? 3、想不想了解有关运动的更多的知识? 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探究运动这一课题的兴趣,引入新课,顺理成章。 【评析】教师让同学们欣赏喜欢的体育运动的图片,学生既感兴趣又乐于探究。因为熟悉,所以会有进一步探索运动问题的欲望。真真切切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非常自然,也为本课的探究确定了目标。 二、自主探究 (一)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1、赛车手使车子停了下来,赛船的运动员也将船稳稳当当的停在了海面上,那么,是什么让这些运动的物体都趋于静止呢?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举例说明。 3、大家了解的可真不少,举的例子也很恰当,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能让运动的小球、风车停下来吗? 4、学生小组交流,想办法。 5、分组实验、验证,记录。 6、汇报、交流,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办法多。 7、小结:大家的办法真多,但总的来说都是在用“力”使运动的物体停了下来,而且这种力阻碍了物体的运动,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我们称为阻力(课件示阻力定义) 8、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没有阻力作用的时候,小汽车怎样了呢?(播放课件)是什么原因使运动的小汽车停了下来? 9、生自由讨论。 10、师小结摩擦力。(课件示摩擦力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课件,老师适时的将阻力和摩擦力两个物理学上的概念简单明了地讲述给学生,既恰逢时机,又恰到好处,而且效果也不错。 【评析】教师多次利用课件这样既清晰又简洁的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物理学原理在科学课上变的既简单又富有情趣,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效果很好。 (二)寻找并感受摩擦力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谁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在两分钟之内更多的找到它们。 2、学生实验中寻找摩擦力,师指导。 3、生交流。 4、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一样吗?小组设计实验,汇报。 5、师适时引导学生谈不同的摩擦力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寻找并感受摩擦力,通过汇报,交流的形式,从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从中感受到了团结的重要,达到了思想方面的渗透教育。 【评析】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更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知识拓展 1、看来,摩擦力真的是无处不在。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你认为这些运动中出现的摩擦力都有用处吗?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无利的? 2、生看后交流。 3、有些摩擦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什么办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无益摩擦呢? 4、小组合作,举例说明。 5、摩擦力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想一想,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6、生发挥想象,发表意见。 7、小结:摩擦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没有摩擦力,我们将无法生存。关于摩擦力,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同学们,继续努力,好吗? 【设计意图】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评析】科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在时间和教材上,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科学知识,并用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12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阻力 运动——————→静止 摩擦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