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案4 风景写生要点与表现例要 一、 教案设计思想: 风景写生是造型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像静物写生那样在特定的光线下、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作画,它有不同的季节变化、不同的地域特征、早中晚光线的转换、阴睛雨雪天气的变化等,为我们学习掌握造型规律营造了极好的客观环境。风景写生时要注重观察感受和理性分析。风景写生要点与表现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景物的表现方法以及风景写生的一些表现技法,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能针对不同写生对象完成一幅完整的素描风景画。 二、课时结构:一课时 三、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范画等 四、教学目的: 1、掌握风景写生中不同景物的表现要点与技巧。 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及表现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风景写生中不同景物的表现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看一段风景作品ppt,作品具有不同的表现风格,写实的、表现的、装饰的等等) 师:看了这么多精彩的画面,有何感想?你们觉得自己能画得出来吗? 学生讨论,都觉得难------ 师:画好一张风景画其实并不难,若能抓住景物的空间及景物特征表现出景物的特色和意境。画面大效果也就出来了。 (引出上课的主题景物空间与景物特征的表现要点) 2、讲授新课: 师:景物空间的表现是风景写生的基本要求,是景物表现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景物选用相应的表现方法,才能更好的体现景物的特征与特色。 ①、景物空间 师:(继续看风景作品,让学生去感觉画面中的景物空间)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景物空间的表现是风景写生的基本要求,如天空的辽阔、大地的深远、小径的幽长、远山的空邃,等等。 (让学生观察画面的天、地、物之间的关系) 在画面上,由地平线所划分的“天”与“地”的空间,是景物空间表现的基础。抓住了大空间就抓住了画面的构图趋势和意境基调,也就抓住了景物空间的“归宿”。 师:(针对作品对学生分析画面的形体空间与色彩空间) 形体空间与色彩空间仍然是景物空间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确定好“天”与“地”的大空间基础上,运用透视准确把握处于前后不同空间距离的景物透视缩形变化,并将其划分为近、中、远景三个空间层次,这是加强景物形体空间感表现的有效方法。 大气中有许多水蒸气和人眼看不见的尘埃微粒,因而会影响空气透明度,使远处景物较之近处景物的清晰度明显降低,明度对比明显减弱,这就是近浓远淡、近强远弱、近实远虚的色彩空间原理。风景写生的空间范围愈大,这种色彩空间现象愈为明显。换句话讲,要加强景物的空间表现,将要依据近景、中景、远景由近及远地划分出相应的明度层次,使其保持相应的明度对比关系,这也是加强景物空间表现的有效方法。通过路、栅栏的透视,近、中、远景物之间重叠遮掩,以及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明度层次和色调变化,表现出深远的空间和意境。则通过黑白灰的色彩对比,强化了景物空间。在这两副作品中,形体空间与色彩空间对于景物空间感的表现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师:(让学生观察感受并把握好近、中、远景三个空间层次) 划分景物近、中、远景的明度层次,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景物近、中、远景,明度层次的划分,要以景物固有的明度关系为依据。有近及远的景物,并非都呈现由深到浅的明度渐变关系,才得到以构成画面色调的丰富变化。因此,要善于依据景物固有的明度关系,通过概括归纳划分明度层次。二是依据不同的主题意境和景物表现的需要,确定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近、中、远景的明度层次并非都是等比关系。在对客观景物的明度层次进行概括归纳时,要根据不同的主题意和景物表现的需要,即可以缩小中、远景明度层次对比,加强与近景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也可以缩小中、远景明度层次比例,加强与远景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说,表现欢乐明朗的情趣、阳光下的景物,可加强不同空间层次的明度对比关系;表现幽雅含蓄的意境、雨雾中的景物,可适当减弱不同空间层次的明度对比关系。 (让学生讨论如何能表现好画面的景物空间) (提问,学生回答) 师概括:要加强景物的空间表现,就要依据近景、中景、远景由近及远划分出相应的明度层次,使其保持相应的明度对比关系。 (借用准备好的ppt课件来直观讲述不同景物的表现) ②景物的表现 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物态万千,天空大地、山峰岩石、树木丛林、江河湖海、砖墙茅舍等等,都是构成景物的具体物像,掌握具体景物物像的表现方法是风景写生的基础,它将增强风景写生的表现力。 a、天空的表现 (观看拍摄的不同的天空图片) 师:因季节、天气、时间及地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折中变化必然反映于地面景物,并影响和制约着地面景物的变化,对画面气氛的烘托与意境表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空的表现要与地面景物相联系,切忌孤立地画天空。由于太阳光对大气云层的投射作用,天空的色调与地面景物相比显得单纯而清淡。为了表现天空的旷远,要充分利用纸色,宁可画得轻些、虚些,而不可过重、过实。天空部是一块平面,而是立体的有深度的空间。因此,无论是淡淡的薄云还是密布的阴云,即使是无云的天空,也有透视和明暗层次的变化要善于观察比较灵活表现,即要注意近中远的空间层次变化,又要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
b、房屋建筑的表现 (让学生观看南北方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以及作品画面,感受建筑物的特征差异) 师:房屋建筑是风景画中常见的景物因素,或作为写生的主题,或作为画中的点缀,都是风景写生训练的重要课题。 房屋建筑作为风景画的主题形象,一是要依统一的比例尺度,准确把握建筑的透视变化;二是要抓住房屋建筑的结构、样式特征。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居民建筑截然不同,同属南方的苏州周庄和安徽的民宅又各具特点。通过房屋建筑的屋顶、门窗、墙饰等典型特征,不仅能反映出不同抵御的民风乡情,还能在、展示出历史留下的痕迹,唤起人们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三是要注意房屋建筑的质感表现,高楼大厦与农家小院、砖墙与土墙、茅屋与瓦房等等,不同的质感特征,不同的表现方法,将绘画面带来丰富的变化,增强艺术感染力。 c、树木的表现 (让学生观看不同树木的图片感受其枝叶的特点与生长规律) 师讲授:各种树木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树的表现一是要掌握树的生长规律;二是抓住树冠的基本形体特征。 画树要取“势”,即是说要把握树的长势。树干的粗与细、高与低,往往表现出树的个性。树枝的疏密、穿插、动势、呼应等,往往是最富“表情”的。树枝与树枝间的穿透空白、树枝顶端的起伏轮廓等,都是表现树的姿态特征是生动细节,在写生表现中切不可忽视。 画树重要的是画出树“性格”,松树的庄重肃穆,白杨的坚韧挺拔,柳树的婆娑柔美等等,都是树的“性格”表现。因此,画树不仅要把握树的自然属性,注重其外形特征,还要善于通过联想富赋予树以人格化的情感表现。 (分析画面中树木的表现) 学生讨论。 d、山、石的表现 (让学生观看不同的山石特点的图片以及作品画面,感受山石的块面特征) 师讲述:画山要注意景物空间的不同层次。远山的表现注重山脉转折起伏的气势,近山的刻画要注重山石质地和起伏向背的结构,所谓“近看取其质,远看取其势”就是这个意思。 天气和时间不同,会给自然景物带来许多变化。阳光下,山有明显的块面转折,石质转折峻峭,土质转折圆浑;而阴雨天,山的起伏转折与质感差异则明显减弱,而处在一片蒙胧之中,即“远山无树、远水无波”。化、画山特别是远山,尤要注意整体感的表现。 (观察有山石的画面作品,并与学生一起去分析其表现方法等) ③、风景写生表现方法例要 (观看不同表现方法的风景作品,并让学生去看他们各用了什么材料工具) 学生:铅笔、碳笔、木炭条等。 师: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或以线条为主,或以色调为主,或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工具对景物表现的方法,呈现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构成相应的表现形式,呈现不同的审美情趣。而对于风景写生除了工具、方法而外,最重要的是对生活、对自然的真诚情感。 (针对作品讲解) 以铅笔作风景写生用笔,既适合与线条的表现,也适合与明暗色调的表现,铅笔的特点是线条圆滑流畅,有粗细浓淡的表现效果,用铅笔组织色调,取决与用线的轻重和线条排列的疏密,其构成的色调层次丰富,富有变化,适用于表现不同空间层次的景物,具有空透的生动效果 木炭条质地松软,利用粗细不同的碳条可画出多变的线条,横卧用笔可画出多变的线条,既可呈现清晰的笔触,又可表现渲染的韵味,对于景物气氛和意境表现具有独特的优点。 碳笔的色浓黑,没有反光,所画线条粗细、浓淡表现丰富,画明暗调子其明暗层次具有较大的变化幅度。 钢笔画的线条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副钢笔风景画写生注重画面的平面结构,横贯画面的栅栏和农舍的立柱,形成水平与垂直的对比并构成画面基本的形式特征,线条率直而富有变化,杂而不失秩序,恰到好处的烘托出农舍的特有氛围。农舍门洞的一块深色,为画面增色不少。 3、教师总结: 本课介绍了风景写生中的要点表现及不同材料的特点,通过学习,大家掌握了风景写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表现一幅完整的素描风景画。在风景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问题,我们的绘画技能技巧才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升华,才能画出好的的作品。 (本课以讲述为主,接着应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 4、练习: .以山、石为主体的风景画2-3张 以树为主体的风景画2-3张 以房屋等建筑物为主体的风景画2-3张 以天空为主体的风景画2-3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