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4课发现老房子的美 教材分析: 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民居的光碟、图片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视觉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们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吗?你觉得家乡的老房子漂亮吗?它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 二、欣赏课件 1、设问、激趣 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南北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 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酌情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要问题,如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各小组可负责某一问题的探究,由组长安排组员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组织组员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写出学习报告。综合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后,就能对各种民居建筑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描述、欣赏、表现 认识家乡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以绘画形式加以表现。 五、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家乡的古老民居,翻阅有关的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绘画、雕塑和邮票上的作品。信息课可以网上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2课时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认识老房子的艺术价值,发现老房子的美感。(认知目标) 2、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的美,在实践中提高表现力。(技能目标)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发现老房子的美感和领悟老房子的独特艺术价值是本课的重点。用合适的泥塑方法再现老房子的美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理念: 1、学生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积累了一定的视觉经验和审美经验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 2、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就是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学准备: 课件,泥塑材料、工具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老房子的美。 1、 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老房子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 小组讨论:老房子美在哪里? 二、欣赏研究表现技法。 1、教师出示《绿釉陶楼》图片,进行简单介绍。 2、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方法。 三、引导表现老房子的美。 1、教师进行适当示范:用简单的泥塑方法表现老房子的局部。 2、课件展示老房子局部的图片启发学生。 四、学生用泥塑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的美。 五、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评价。 六、提示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老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