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气洋洋 一、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3)教学过程: a、导入 (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 播放视频(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新人入场)1分17秒 “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 种类(舞狮、新人的着装) 色彩(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的感觉)、 布置(红双喜、红稠布置的宴会场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揭题:喜气洋洋 (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 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展示几个实物喜糖袋,中国结,请柬,包装袋) 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它。 b、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 老师剪双喜可是很拿手哦我剪三片就能变出一个喜字。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喜)4开大 同学们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 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 1、发现问题。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 2、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 4、二次尝试 c、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 “老师在哪个位置进行变化的?变的是什么图形?”(半个心,半张嘴) “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五角星、菱形、三角形……还可以给个赋予点内容:心心相应,笑口常开、张灯节彩、年年有鱼 (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学生说上来画画那些地方变。
同学们看这两张图就是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看看它是怎么变。强调连接点的部分可以变但不能断(演示如果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的太大会宣兵夺主)学生创作,作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d、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在灯笼上,亮灯升起灯笼,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学生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