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欣赏《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 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能力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西藏》,并尽可能地做到背唱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情感目标: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在聆听、演唱中获得藏族音乐的感受。 难点:鉴别藏族音乐特点并体验其风格。 【教学模式】三段六环节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或复习内容:学生整理搜集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景、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导入新歌: 1、提问:《走进西藏》的作者是谁?歌曲歌颂的是谁? 2、分小组演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三、自学引路,思考问题: (一)概述藏族音乐 藏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 (二)欣赏《阿玛勒俄》〉 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 2、提问: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每个乐段开头、结尾、乐段与乐段之间有何特点? 3、学生展开讨论。 自学音乐知识:囊玛 囊玛,在藏族的语言文字中含有“室内”的意思。通常,囊玛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的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常在室内演出。其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引子的旋律比较固定。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唱时有少量的舞蹈动作,也很少有队形上的变化。快板舞曲的音乐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囊玛的伴奏乐队多用以下几种乐器:竹笛、扬琴、札木聂、根卡、胡琴、持琴和串铃等。 4、复听歌曲:让学生随录音哼唱,使他们对藏族民歌的曲调风格有更深刻的印象。 四、课上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 1、简介歌曲背景: 唐太宗时期(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进西藏,因而对汉藏两族的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藏族人民都很崇敬她,并以歌舞艺术的形式来赞美她。《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这样一首藏族民歌。 2、欣赏歌曲:主要从音乐情绪和风格上来听。 3、音乐知识:堆谢在藏文中,“堆”是“上”的意思。堆谢是指产生于 五、训练反馈 引导学生与《阿玛勒俄》进行对比,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六、评价拓展 演唱歌曲: (1)视唱歌谱。 (2)填词演唱,注意音乐情绪轻快活跃、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课后反思】 学生对藏族音乐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喜爱并演唱它,但对藏族民歌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通过音乐渲染、图景再现、学生体验(学唱《走进西藏》)、以及结合歌曲的舞蹈表演、课前准备、教师讲授等营造环境、让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其特点的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音乐文化知识。未来能负担起继承、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