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3. 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呼唤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歌曲是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为全曲主题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主题是 ,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础。第二乐段是由衬词构成的对比性段落,衬词鲜明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三乐段 ,曲调高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歌曲导入 1. 欣赏歌曲《中国人》。 师:歌曲充满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中国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同学们,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汉族、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热闹。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用一句歌声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吧。 2.学习谱例。 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 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 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竞相开放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 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 (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 2.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 (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 (3)轻声唱出歌词。 3.学习第二乐段。 (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 (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 (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最高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 (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 (4)学生演唱。 5. 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进行演唱 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 3.全体完整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我们都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已经了解,相信这首《爱我中华》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爱国热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