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悠长的气息,有感情地表现歌曲《晚钟》的意境。 2. 进一步提高学生合唱水平,能与其他声部和谐地唱好《晚钟》。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运用悠长的气息和正确松弛的哼鸣方法演唱《晚钟》。 2. 能与其他声部和谐地唱好《晚钟》。 教材分析 《晚钟》原是爱尔兰诗人的一首诗,由俄国诗人科兹洛夫翻译成俄语,与民歌的曲调相结合成为一首动人的俄罗斯民歌,流传很广。歌曲虽然表现了一种思乡的情绪,但由于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由苏联合唱大师阿斯维什尼柯夫改编成无伴奏合唱,完全改变了原曲那种伤感情绪,成为号召人民起来保卫祖国的“警钟”,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1934年6月30日,当这首歌曲在音乐学院大厅唱响的时候,震撼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灵。这一事件被作为著名的世界音乐文化事件之一而载入史册,使这首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歌曲为四三拍,但不是舞曲式的四三拍,舒展的旋律、起伏的节奏,表现了思乡的哀愁。平稳的旋律中又夹杂着六度或七度的大跳,充满了激动的情绪。 歌曲有两段歌词,全曲结构清晰、简单,只有一个乐段,始终围绕着5音进行。开始进度缓慢,三度下行的旋律渲染了一个伤感的情境。第二乐句七度的大跳充满激情,好像有许多往事都涌上了心头,把情绪推向高潮。接着又从5音自然级进到主音,趋于平静,然后,以同样的曲调不同的歌词反复一遍结束。 合唱部分由两个声部构成,与领唱形成复调式的和声效果,渲染了歌曲宁静的意境。合唱部分,基本上运用了两种形式,一种是长音式的和声:如,第2小节的四度音程和第4小节的三度音程是长音式的和声,创设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此处要注意声音的和谐,力度稍弱,要注意合唱进入点的准确。另一种是第一声部为旋律,第二声部为长音式的和声,节奏也有所不同:如第10小节以后的和声,在演唱时首先要注意节奏的准确。特别是第二声部,一直都是三拍一个音。演唱时,时值容易不够、音准容易偏差,因此要注意呼吸的均匀、平稳。整个合唱部分起衬托作用,并采用Hm来哼唱、模仿钟声的“当”来伴唱,因此力度上要和领唱错落有致,才能使歌声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欣赏《晚钟》 1. 初次聆听歌曲《晚钟》。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 再次聆听歌曲《晚钟》。 师:这是一首领唱与合唱的歌曲,合唱部分是起衬托作用的,表现了一种意境。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3. 学唱歌曲《晚钟》领唱部分。 师:这是一首表现思乡情绪的歌曲,从傍晚的钟声联想起故乡的往事,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枫桥夜泊》的意境有些相似,只是音乐的风格不同。现在我们来视唱领唱部分。 师:这虽然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但它和圆舞曲的四三拍不一样,不能太突出强、弱、弱的规律,速度要慢一些。如果按圆舞曲的风格来唱,歌曲的意境就被破坏了。(教师可通过对比的演唱,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4. 长音练习。 师:因为这首歌曲的速度比较缓慢,所以一定要有较长的气息支持,我们来练习一下长音的呼吸,(可利用吹蜡烛或吹纸条的方法进行训练) 5. 两个声部的练习。 师:经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的气息饱满了一些,现在我们再来唱一遍,相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演唱时最好两小节一换气,如果可以的话,四小节一换气最好。注意声音的平衡。 师:这次好多了,现在我们再听一听歌曲,看看我们的演唱还有什么不足? 师:现在我们分声部来视唱《晚钟》乐谱。 6. 学唱合唱部分。 师:这首歌的合唱部分很有特点,描绘了钟声当当的宁静意境。 师:现在我们把两个声部合起来唱。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注意合唱部分进入时要准确。(教师指挥学生演唱,反复练习,请学生寻找差距。) (歌曲《晚钟》的音域较高,带连线的长音较多,节奏很舒展,平稳的旋律中还夹杂着六度或七度的大跳,对学生的音准掌握、气息的支撑和各声部的和谐等方面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学中,第一,要注意提示学生的节奏、音高准确,特别是第二声部的三拍一个音,演唱时,时值容易不够、音准偏低,帮助学生找好气口,注意呼吸的均匀和平稳。第二,注意合唱的进入点要准确,声音和谐,力度稍弱。整个合唱部分起衬托的作用,并采用Hm来哼唱,加上用“当”的伴唱模仿钟声,力度上要和第一声部错落有致,二、三声部要起到和谐、衬托的作用,才能使歌声更加有意境。) 7. 师领唱学生唱合唱。 师:在结尾出要渐慢渐弱,更需要较长的气息支持,我们再来唱一唱。 二、课堂小结 1. 比较《灵隐钟声》《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和《晚钟》三首同是表现钟声的音乐,在情绪上有何不同。 2. 学生讨论。 3. 师总结:《灵隐钟声》的钟声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意境,《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是愉快的情绪,《晚钟》则庄严宁静。所有这些不同的感受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