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后反思:《渔光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七册第一课《水乡》中的一首欣赏曲。这首歌曲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歌,作于1934年。歌曲以凄婉的曲调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渔民的沉重劳动和被剥削的贫困生活,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悲愤。学生之前没有听过此曲,但对旧社会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有一些了解。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先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听为主,运用兴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参与性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探究、对比、合作、综合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听、说、唱、演中熟悉音乐、理解音乐、并参与表现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但在相关文化的处理方面还应再增加学生的感知。以下是我的课后反思: 本课优点: 1、整体设计思路清晰、有新意。摆脱了传统欣赏教学模式的束缚,能够自始至终围绕《渔光曲》的音乐主题展开教学。从音乐情绪导入,使学生在感受“渔船摇荡——风起浪涌——悲惨遭遇”的音乐体验中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对比及听、唱、说、演等形式的参与达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也体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六大策略。 2、聆听导入自然直接,简洁有效,体现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性,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在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的同时,结合对歌曲情绪的听辨,既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测评,又自然流畅的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3、关注音乐要素,体现音乐学科特色。整节课都在围绕音乐要素进行教学,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特色,提高了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对比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 4、重难点突出,解难有方法。在对乐曲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视频资料直观形象的使学生认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了音乐作品,进一步提高了音乐素养,同时使学生爱学、易学,教学效果较好。 本课不足: 1、应加强细节的深入挖掘。在演唱形式上加入下滑音和倚音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这一处理方式的表现作用应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挖掘,引导学生体会歌唱家设计此种演唱方式的真正意图,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2、在拓展延伸的设计中由于多媒体出现了故障和教学时间的问题,使相关艺术表演形式和相关文化没能很好的展示给学生,减少了学生对音乐相关文化的直观了解。 总之,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我将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加强学习、重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