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竹马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乐曲欢快的主题。 2. 感受钢琴丰富的表现力,体验到音乐形象刻画孩子们玩耍时的欢乐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 体验音乐中连续的切分节奏及力度变化。 2. 体验作品欢快的主题,表现快乐的生活。 教材分析 《竹马游戏》是德国作曲家舒曼 (1810—1856 )28岁时在维也纳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九段乐曲。 《童年情景》为作品15。初为20首小曲,出版时只收了13首。标题分别为(1)在异国;(2)奇妙的故事;(3)捉迷藏;(4)孩子的请求;(5)无限的快乐;(6)重要事件;(7)梦幻曲;(8)火炉旁;(9)竹马游戏;(10)过分认真;(11)惊吓;(12)孩子入睡;(13)诗人的话。 作曲家舒曼力图在他的这部钢琴套曲中深入儿童的心灵,展示他们所经历的情景。手法 洗练,形象刻画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曲曲动人,饶有情趣。作者要求这13首小曲连续演奏,但其中一些精彩的曲子常被人单独演奏,如《梦幻曲》等。套曲创作于1838年,作者曾对夫人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时代,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 舒曼20岁时正式拜维克先生为师,学习钢琴演奏。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当时年仅11 岁,她总是缠着舒曼,让他陪她玩耍,给她讲故事。在她眼里,舒曼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哥哥。孩提时代的克拉拉是那样天真,那样单纯…… 舒曼写《童年情景》这部钢琴组曲时是28岁。此时的克拉拉已不再是那个只会缠着舒曼让他讲神话故事的小女孩儿了,她已经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19岁少女,已是作曲家舒曼的未婚妻了。 因此,这部作品并非是对儿童生活的简单描述,而是唤起成年人对童年情景的回忆。在 末篇《诗人的话》中,乐曲回到成年人的形象,唉叹金色的童年已成过去,流露出一种惆怅的心情。 乐曲《竹马游戏》用连续的切分节奏“0 X X X”和弱拍的突发强音,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们玩耍时威风凛凛的可爱神态。其风趣地表现了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乐情景,中间部分表现了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诙谐情绪。力度渐强到“ff ”,似骑竹马从远方跑来,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通过欣赏钢琴小品《竹马游戏》,体验作品欢快的主题,表现快乐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复习歌曲 演唱歌曲《小背篓》。 教师适时指导,可以利用指挥的手势进一步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二、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童年的小背篓,让我们体验到中国孩子幸福的童年回忆,看大家玩得这么开心,你还能想起小时候曾经玩的哪些游戏呢? 生:跳皮筋、踢毽子、扔沙包…… 2. 初听全曲,情感体验。 师:你们听,这是什么游戏?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用“心”来感悟这首乐曲的情感,听过之后,说一说你们的体验吧。 播放乐曲《竹马游戏》,感受乐曲的情绪。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的…… 师:谁说说你感觉这是什么游戏? 生:像骑大马。小朋友们在一起快乐地玩游戏。 师:大家听出音乐的演奏乐器了吗? 生:钢琴。 3. 给音乐取名字。 师:做游戏是快乐的,高兴的,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 生:《骑木马》《快乐的游戏》…… 4. 出示曲名并简介《竹马游戏》。 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贴切,体会到乐曲表现内容。 师: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进一步体验《童年情景》的其他音乐。《童年情景》这部作品也是唤起成年人对童年情景的回忆,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主要欣赏的是《竹马游戏》。 师:什么叫竹马?你骑过吗?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青梅竹马”,就是根据小时候“骑竹马”得来,国外的小朋友也喜欢这个游戏。欣赏的时候,大家一起模仿一下。 5. 复听乐曲《竹马游戏》,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学生模仿“骑竹马”做律动或伴奏。 6. 熟悉乐曲的节奏特点,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 (1)节奏特点:连续的切分节奏 o x x x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打节奏,感受音乐的乐句感。 师:乐曲《竹马游戏》采用四三拍,用连续的切分节奏的主题简练而生动“0 5 5 6|0 5 5 3|0 4 4 5|0 3 3 1|。”快速跳动的节奏使人仿佛看到了竹马上威风凛凛的小骑士。弱拍的“突发强音”,形象地刻画出了孩子们玩耍时的可爱神态,风趣的表现了儿童骑竹马奔跑雀跃的欢乐情景。中间部分表现了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诙谐情绪,力度渐强到很强,似骑竹马从远方跑来,形象、生动、活泼、风趣。 (2)随乐曲一边用手打拍子,一边用“da”轻声、跳跃地哼唱音乐 7. 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玩儿的游戏,并互相谈谈自己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另一首《梦幻曲》,一同走进童年的回忆,童年的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一定玩过很多的游戏,在学习了《竹马游戏》之后,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快乐的场面。希望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同学们能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表现快乐的场面,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