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力 *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 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 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已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橡皮、笔袋、笔、笔记本、手表、钥匙、实验报告册 2.教师:课件、小黑板、弹簧测力计、天平、钩码、重垂线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鼓掌,通过分析手掌感觉痛的原因来复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着组织学生向上抛橡皮,通过分析橡皮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来复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最后提问:“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力使橡皮向下运动的吗?”,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引出新课。 2.学习重力的由来 播放课件(介绍万有引力的视频资料),学习万有引力,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是相互的,即彼此吸引且力的大小相同,从而使学生轻松体会“地球吸引人,人也吸引地球”等类似现象。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55页,学习重力。师生共同计论得出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3.探究重力的大小 分析重力作用效果,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由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自然过渡到重力的三要素,指出首先探讨重力的大小。组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把学生认为可能的因素板书在小黑板上,根据公式合并一些猜想类型。说明:“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就先选择一个因素来探究,就选刚学习过的质量吧!” (课前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大组,一个大组提供的器材是弹簧测力计、钩码;另一个大组提供的是天平、弹簧测力计,以及学生自备的手表、钥匙、笔记本等) 组织学生根据桌上提供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各实验小组,适时点拨。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作出G — m图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评估,提炼出结论。然后再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交流,进一步归纳出结论。每个大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结果(数据、图象,得出的关系)。最后师生共同得出G = mg的表达式,并利用此公式进行口头练习。 4.认识重力的方向 通过播放课件,学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指出“竖直是与水平面垂直”,让学生讨论教材57页的“想想议议”得出“向下”是指向地心。 组织学生用重垂线检测桌面是否水平,桌腿是否竖直,由此使学生充分理解重力的方向。 5.理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通过播放课件学习重心,了解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由课件拓展知识——重心降低可以增加稳度。 6.交流小结 请学生自由发言,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可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引导),还想知道什么? 7.板书设计 第二节 重 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 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G):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地球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即:G/m = g(定值)或G = mg G — 重力 — 牛顿(N) m — 质量 — 千克 g = 9.8N/kg g = 10N/kg (粗略)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与水平面垂直 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