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磁是什么》教案 设计理念: 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生成性。以“随堂探究卷”为桥,架师生互动平台,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质性评价手段。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磁体、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并会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强弱;初步了解地磁场。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这一抽象概念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磁文明,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介绍我国近代“磁文明的衰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知磁场,并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器材:条形、U形磁体、小磁针;多媒体课件及相应图片;探究卷等。 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一、子课题1:“磁文明”。 课题内容:追古抚今,以“罗盘的辉煌”映射我国近代“磁文明的衰落”。 师语:南宋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曾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赤子之心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诗中还蕴涵何意? 生:发表见解,并相互交流了解古代磁文明。 内容一:战国时期的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自豪之情) 内容二:“鸦片战争”有关图片。 中国的磁文明源远流长,但众所周知,在近代,“磁”文明与华厦文明一起走向了衰落,西方人利用罗盘”漂洋过海,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华夏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同学们,“文明的衰落”是残酷的,今天的我们应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有关“磁”的研究。 二、子课题2:“磁现象” 课题内容:探究磁现象,认知磁体特性。 师:磁体的形状有很多,如条形、蹄形、针形等,但不同形状的磁体有着许许多多的共性。 师提出问题:(1)你见过那些磁体?(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3)他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4)磁极间的是如何相互作用的?(5)什么是磁化?(观看视频) 生:讨论交流,并发表见解归纳得:磁性: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任何磁体都分两极(N极和S极)磁体两极磁性最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引思)磁体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生:猜想。 (生生、师生合作开展科学探究。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及猜想意识。) 三、子课题3:“磁本质” 课题内容:感知磁场及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特性。 游戏一:让小磁针动起来。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引思)用手拨──是(看得见的)手使小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触。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气使小磁针动,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 小结1.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 2.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师: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 游戏二:让小磁针排队。(多媒体) 1.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 2.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 师:同学们,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老师要提醒你: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师:补充探究:将透明薄玻璃板置于条形、蹄形磁体之上,在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直至铁屑形成条纹状。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磁场特性。(视频) 师:(小结)磁场的特性:磁场具有方向性,它总是由磁体的N极指向S极,同时也是该处小磁针N极指向;我们可以用我们假想的磁感线来表示磁场方向,同时通过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看出磁场的强弱。 (用游戏打开学生主动探究心向,在探究中领悟磁的本质,并寻找到一种描述磁场的方式,化难为易,突破本课重难点。) 子课题四:“磁”应用 1、思考:为什么指南针总指南?(介绍地磁场) 2、了解磁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观看图片) 师:正是电和磁和结合引领我们走进机器时代,曾有位知名的科学家这样预言:谁掌握住了电和磁,谁就掌握了未来。 (从知识走向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板书设计 第一节磁是什么 一、磁现象: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 二、磁本质:磁场——有方向和强弱。(磁感线) 三、磁应用: 1、地磁场 2、生活中:软盘、信用卡、磁带、电脑硬盘、磁悬浮列车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