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母亲节》的启示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吴老师在这堂课上,选择了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要说。 一、创设生活情景,进入角色 [镜头一]师:我们知道母亲节的具体时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妈妈平时是怎么样关心我们的?(不是很清楚,别急,看了电影片断也许会帮助你回忆)播放电影片断,师解说。 师:小朋友,看了这些录像你觉得这位妈妈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生:妈妈很爱他,半夜里为他盖被子。 生:妈妈很关心他,他不舒服,急忙问他哪里不舒服。 …… 师:你们的妈妈关心你吗?赶快把你们的幸福跟同桌说说吧! [解析]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这种情境的创设要和生活一样,即我们常说的,“要把生活搬进课堂”。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才具有真实性,学生才有话说。在《母亲节》教学中,吴老师选取了一些来源于生活的精彩片断,在学生脑海重现了母亲生活中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的事情,使学生有话可说。勾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使学生有话想说,这时学生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使学生有话要说,因此,此环节的创设,恰到好处,使学生产生了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二、营造氛围,和谐交流 [镜头二]1、课间操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有孝心,说了那么多办法来让妈妈开心,说了就要去做,我们现在来做一做,好不好?(听音乐,做动作) 师:请问你刚才为妈妈做了什么? 生:扫地(请把话说完整) 师:帮妈妈扫地感觉怎样? 生:很快乐。 师:只要妈妈开心,我就高兴,对吧。------ 2、同学间相互问问,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解析] 罗杰斯所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由此可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是交际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对话交流。只有营造出融洽和谐的交际氛围,课堂才会出现人人参与,实话实说的场面。在吴老师的课上,可见老师全身心地把自己融入课堂之中,亲切地鼓励学生,耐心地倾听,与学生平等交流,课堂上出现人人参与,实话实说的场面。 三、双向互动,多向交流 [镜头三]1、今天,我们教室里坐了许多年轻的妈妈,她们家里也有一个像你们一样聪明可爱的孩子,我想去问问她们最希望她的孩子为她做什么,就可以了,对吗? 1) 那该怎么问呢?问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可以问哪些问题? 2) 先试问“吴老师” 3) 指名去问后头的“妈妈” ⅰ这位妈妈怎么说? ⅱ听了这位哈哈哈回答,你有什么话想跟这位妈妈说? 2、播放《鲁冰花》音乐 1) 随着音乐离开座位,自由去问后头的“妈妈” 2) 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刚才问了哪些问题?这位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3) 指名转述 ⅰ听了这位哈哈哈回答,你有什么话要对这位妈妈说呢? ⅱ其他同学呢? [解析] 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双方既是单向流动的两端,又是双向流动的回归点,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互动。因此,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吴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课间操让学生用动作把想帮妈妈做的事演出来,在询问学生为妈妈做了什么事,巧妙地将师生互动引导到生生互动,让孩子站到小伙伴面前问问对方,学学对方,学生在语言交流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