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课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内容 现代诗歌——山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领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介绍作者。 1、第三代诗群:他们诗群的诗人认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 口语写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韩东,1961年生,南京人。8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学教师,现从事专业写作。 韩东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发表了诗歌《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 他的诗大多是带有一种哲理味,严密、细致、反复说明而语言比较平直。 二、明确目标: 1、把握现代诗歌朗读节奏,体味诗歌语言特点。 2、抓住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三、 朗读,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朗读指导。 齐读(朗读节奏划分,语气感情,用一种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让题材本身出来说话。诵读时要注意从平淡的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明确:《山民》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一个寓言故事,山民不安于“山”,向往“海”,但怯于行动。 本诗语言平淡直白,通篇叙述是纯客观的,句式单调没有任何描写性的语言,也没有任何直抒胸臆的表达。(这样的语言恰恰合于诗歌内容的沉闷,起到了加重这种感觉的作用。 四、解读意象: 1、这首诗出现了哪些意象?你觉得这些意象象征了什么? 2、“山民”父与子有何同与不同? 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 山民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而“他”的想法是自己可以带着老婆上路,儿子、儿子的儿子们终会有一天走到大海边。可是“他”空有好的想法,却没有行动。“他”的遗憾让我们为“他”产生遗憾,“他”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们的祖先,“他”只想不做,也为孩子们造成了遗憾,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山民是一个很难突破自己固定思维的人,而这样就限制了“他”的发展,留下了遗憾。 五、探究学习 山民有什么可取之处? 点拨:“他”知道山外边有“海”,“他”朦胧地感觉到山的沉闷,他有改变生活环境的愿望。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 - ---威尔逊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刚从“文革”的浩劫中走出,百废待兴,抚平创伤的人们迫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冲破文化桎梏的强烈愿望。 六、个性解读,获取教益 你遇到过山民这样的人或事吗?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阿•安•普罗克特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麦金西 七、作业:搜集“梦想与行动”有关的名言和故事 教学反思:现代诗歌的风格较古代诗歌更为多样,借助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本诗与本单元其他诗歌的不同之处。另外,希望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中能通过个性解读获取教益,这也是艺术欣赏除美育外的另一重要目的。很显然,这样的设计达到了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