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客》评课稿 很有幸,有机会听了徐校长的一堂《信客》,获益匪浅,在此做一个简要分析。
离开讲台虽然已经六七年了,但徐校长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⑴ 课前备课准备充分,资料齐备。
在导入新课中,他由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引人,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很充分,并积极发了言。还引用了许慎的《说文解字》:“信从人从音会意,诚也。”可以说为了这个新课导入,徐校长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准备,这充分说明了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2⑵课堂教学包容内容广泛。
徐校长在引导学生概括信客的职业要求、主要事件和性格特点之后,还联系信客形象,谈了《论语》心得,让学生对这个关键字“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⑶把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在介绍完作者作品后要求学生读课文,教师再指正,然后学生再读。其实散文的教学不能一味分析内容,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
⑷由问题串结课文内容。
针对 全文徐 老师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概括信客的职业要求(上岗资质),用四字短语第一、第二件事,信客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原因,然后一一给学生讲解,答案归纳得结构很工整,这样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⑸拓展紧扣文题。
文章内容讲解完后,引出于丹说《论语》,并让学生联系“信客”形象选择一条谈心得。“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总觉得徐校长慢悠悠的,时间恐怕来不及,真替他捏了把汗。但老教师毕竟是老教师,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滴水不漏,很从容。
纵观全课,徐校长的这一节课内容充实、具体,但是毕竟离三尺讲台有一段距离了,给初二学生上课,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商榷:
整节课所传递的信息过多。一节语文课需要学生掌握多少内 容是由 老师把握的,徐校长给学生的内容很多,仅就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就花了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所传授的知识很多,其实讲得多而学生接受得得少,不如少讲甚至不讲,我觉得十分钟的内容,只须简单了解余秋雨及其代表作即可,其他对于初二学生没有用处。
总而言之,我听过课了,我得到了一些东西。一节课不可能没有瑕疵,况且我不是来看瑕疵的。公开课有点瑕疵才有活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