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上好一堂课,一般来说总是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若干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前提,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陈萍老师把《炊烟》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初步感受散文化诗意的记叙语言;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掌握刻画人物的方式方法。体会作者描写刻画人物的方式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觉积累语文素材。体会并学习山区人民的质朴情感和善良美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不考虑第三个目标,单是前两个目标应该是两类问题,前一是语言的积累或者感悟的问题,后一个是写作的技法或者是理解的问题,要把这样两个问题糅合在一堂课里是有难度的。 陈萍老师在这堂课里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和环节 1、看着FLASH动画设想画面背后的故事。 2、《炊烟》中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3、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其中的中心人物是谁? 4、“炊烟的故事”的展开有什么线索吗? 5.教师朗诵前面1、2、3两节,请同学读4、5节,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问:你觉得这些文字美吗?文章的首尾都用了散文般诗意的语言描写了“炊烟”,你认为“诗意”的语言“美”在哪里? 6.刚才同学们发现了“炊烟”这条线索,那除了“炊烟”这条线索外,还有其他线索吗?(线索:自始至终贯穿始终的东西) 7.现在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了:人物和中心人物。(幻灯) 8、精读课文,分析中心人物 9、学生自编自演,开展“角色大反串” 从上面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问题设计缺乏条理,特别是前一部分。 另外,在最后一个环节“角色大反串”学生的表演与教师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进行纠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