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沉船之前》 ——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的”。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认为在一定的时间里如果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那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张老师的《沉船之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点。 课上讲什么?主要讲学生心有戚戚焉口不能言的内容,帮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因此张老师非常恰当地根据本文的的文体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将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具体环境描写的分析咀嚼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思想的统一,引发对如何面对灾难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首先张老师通过PPT展示凡人虽在做着凡事但非凡时刻却彰显出非凡人格,涌动出撼人心魄的伟力。这里的导入设计,就从背景的作用及行为人平凡背后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这两方面为学生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作了必要的铺垫。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像课文相关背景资料、课文内容的基本梳理及链接材料,张老师把它们纳入预习内容,课上适时选择检查与落实,既为课堂教学节约时间,又让学生对相应的文本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很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此可见,张老师的导入与预习设计均最大化的实现了目标的有效性 接下来的环节张老师要求学生交流认识,寻找所需:看谁能最快找出选文中最能表现人物从容镇定的描写,读出与大家一起分享,最好能带点分析。学生都能较快的找出相关描写并知道音乐家、老爵士、老船长面对死亡从容镇定,但他们无法准确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在面对死亡之时保持从容淡定。此时张老师及时进行追问,让学生明白相关的描写到底写的是什么,在语言形式与写法上有何特别之处,特别的语言用以描写特别的内容使我们从中发现人物行为、语言等的基本特点是怎样的,传递出的人物内在心理及个性特征是如何的,最后归结为从容镇定。这是一种思维训练,是一种方法上的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所必需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渗透这种思维训练,恰恰体现了张老师注重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引领探讨、提升认识环节,张老师提出这一问题:你认为音乐家、老爵士、老船长等人为什么能在面对死亡之时保持淡定从容呢?多数学生能借助具体的语句分析出相关人物的从容镇定、勇敢甚至无私等。在此基础上张老师追问:致使人物做到如此从容镇定、勇敢的原因何在?针对学生的回答:如音乐家热爱音乐、老爵士珍惜荣誉、老船长忠于职守等等,张老师再次追问:这样的人很为什么这几个人表现得如此极致,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阅读并分析。学生经过圈划、讨论、交流、归纳明白:尽管这些人身份、职业不同,尽管他们面对死亡也有过慌乱、有过茫然无措,但是,很快能够镇定下来,是因为——心底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就应该死得有尊严。而能够维系他们尊严、给与他们支撑的,恰恰是他们各自浸润其中并引以为自豪的职业、身份,还有对“人性”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张老师开展了拓展练习,让作者、读者与文本统一。让学生通过牧羊的苏武、不怕死的官吏、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等故事让学生巩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且由内迁移向课外,在课内外贯通的基础上领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情。 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性让我受益匪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