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 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课时 学习目标:1.感悟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雄健精神 2.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初步掌握比喻说理的方法 3.树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重点预测: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初步掌握比喻说理的方法 难点预测: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知识链接】 “纯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 李大钊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作者生活在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内外勾结镇压革命,先进知识分子迷惘彷徨的时代。作者却表达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理想。他在1923年写的这篇文章就反映了在国家危难之际革命者的信心、决心。 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站出来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鼓舞。
【学法指导】 1. 一看文章,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美 2. 二看文章,找找比喻句,感受比喻说理:文章使用了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 3. 三看文章,反复品读说理语言:作者在说理,在鼓动人民大众;又在抒情,抒发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值得反复品味。 4. 在“预习质疑”中记录疑点,同时在书本上做好记号。
【基础导航】 .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并在旁边认真抄写三遍。 ①一xiè____千里 ②丛山dié_____岭 ③ 险jùn_____
④阻yì_____ ⑤逼xiá____ ⑥奇趣横_______生 ⑦浊_____流滚滚
【要点探究】 1. 结合全文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精神”。
2.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3.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默读课本,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想想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拓展延伸】
1.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2.畅所欲言: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说说如何发扬“雄健精神”?
【预习质疑】
【小结反思】
【课后作业】 1、 多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比喻说理的透彻性 2、 语文作业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