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救护结》教学点评 《救护结》一课是罗老师执教的。它最大的特点是置情景于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其次是多次反复练习,使生达到娴熟操作,提高技能;三是融生命教育于劳技教学之中。 1、 置情景于教学 《救护结》是上教版六年级劳技课本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内容学习难度不大,之前已经介绍了绳编的一些基础知识。因此,救护结的编结学生不会感到很难。鉴于这样的前提,罗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把反复练习作为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罗老师用“火灾的现场报道”录像片为引子,学生犹如置身于火灾事故中,那不计其数的死伤现场,给学生以强烈的振憾。从而产生了学习救护结的需求,迸发出学习的兴趣。 罗老师的情景教学这儿还有一例,可谓独具匠心。学生在经过两次练习之后,同学基本都已学会了救护结,再反复练习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罗老师引用了救护汽笛,学生被刺耳的汽笛声所感染,产生了紧张心理。在这情景下,比赛救护结编结速度,那可是真刀真枪。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熟练打好了救护结。可以说经过了这样的磨练,即使真的有火灾发生,相信这些学生也会从容、熟练地打好这个结。 2、 多次反复练习,要求逐步提高 打救护结是一种技能,需要反复练习,但要避免简单重复地练习,那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罗老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她匠心独运,通过三次反复练习,逐步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 在教学中,学生第一次练习,老师就给了一根长4米的绳。我看后觉得这有些不妥。那样长的绳子岂不浪费?而且,绳子长了也会影响打结速度。没想到罗老师早有用意,她看到学生打的结都只用了绳子的一端,就对同学说,你们打的救护结,试试看能用上。学生都恍然大悟,这救护结需要救人,怎能连腿都伸不进?这时,罗老师就让同学再打第二次救护结,要求能把脚伸得进。这次学生都练习好了。罗老师又说,这次有同学打的快,在救护的现场就是需要快,那他怎么打的呢?她让这位同学上来操作一遍,学生看清操作的技法后,让学生再进行一次练习。这样,经过三次反复练习之后,大部分同学都已学会了救护结。在此基础上,罗老师运用了火灾的汽笛,让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快速打结练习,真是妙不可言。 3、 融生命教育于劳技教学中 救护结的学习是为了救护生命。因此,在教学中,罗老师引用了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火灾现场的观看,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在具体地学习过程中,罗老师多次有机渗透了生命教育。如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将绳耳调整到能把脚伸进去,体现了教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此外,她把那么长的绳子给学生打结,还让学生计算救护所需绳子的长度等,其用意也在于此。总之,罗老师在劳技教学中,很好地渗透了生命教育这个主题,丰富了劳技教学的内涵,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真正获得了系统、全面、有用的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