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屏蔽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静电屏蔽产生的原因,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点
2、理解静电平衡状态现象及其应用
3、解释日常生活中静电屏蔽现象
|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力求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
|
重点难点
重点: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性质。
难点:处于电场中的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的过程分析。
|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性质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本章很多问题都要应用这个知识来解答,而处于点场中的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的过程是本节基础,它是因。处理好这部分内容下面很多结论可直接得到,但这个过程较抽象,是微观电子的运动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不到,难于理解,所以定为本节重难点。
|
教学模式:
设置问题 启发探究式
|
学生观察到静电屏蔽的现象,急切想知道其成因,但不知如何去思考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设置,点拨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动口动脑,亲身参与获取知识,从而由表象探究出本质。
|
引入
让学生观察带电笼中的鸟安然无恙的一段视频。
让学生回忆静电感应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
在视频中学生观察到带电笼中的鸟或人安然无恙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这是前面讲过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回忆后提出问题,将导体放入匀强场中情况怎样?由旧知引出新知。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处于电场中导体的静电感应过程
教师设置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问题1、导体放入匀强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怎样?
2、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什么结果?
3、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方向如何?
4、导体内部合场强大小方向?
5、导体内其余自由电子是否一直运动?
|
这部分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利用逐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用课件依次展示这五个过程,通过计算级模拟电子运动使抽象的微观现象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破了难点。并由此推导出静电平衡的定义及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重要特性之一。
|
由学生完成例题
|
结合特性1由学生完成练习1,此题由一道高考题改编而来,原题难度较大,我将问题作了调整,难度逐渐增加,点拨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同时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增强记忆,加深对特性1的消化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教师设置一个讨论题目,让学生通过应用刚才已经得到的特性一及电子的受力运动情况的分析推导得出特性2
|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出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让学生观察法拉第圆筒实验验证猜测结果
|
之后设置物理情境:若有一金属球,现使它带电,则净电荷应分布在哪?若将它挖空成为一金属球壳,净电荷又分布在哪?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用法拉第圆筒演示,验证猜测结果。将结论扩展,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4.静电屏蔽
综合前面的知识,设置两道练习加以巩固,由学生分析这两种情况的区别以及原因,进行知识反馈,同时引出静电屏蔽的概念。并用视频演示实际生活中静电屏蔽的应用。
|
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旧知,并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
|
由学生进行小结,再次体现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
采用知识框架的形式,不仅能呈现本节知识且能呈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梳理再次巩固主要内容使本节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
作业:
|
此题能使学生巩固‘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同时能使学生学会应用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的性质来解题。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落实了重难点。
|
相关阅读推荐:
› 静电屏蔽说课设计